[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现代隧道技术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理事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下载中心  |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二维码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现代隧道技术
 
2014年 51卷 3期
刊出日期:2014-06-25

施工设备与仪器
研究与探讨
特约稿
分析与计算
施工技术
   
特约稿
1 王建宇
锚杆是一种优化的隧道围岩支护形式
隧道工程中锚杆对围岩的支护可以用加固作用来概括。锚杆对各种不同地质结构的围岩具有不同的加固机理,悬吊作用只是其中一种特定情况。囿于悬吊作用,会限制对锚杆支护能力的认识。文章论述了锚杆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各种岩体结构围岩的加固作用,并对我国隧道工程锚杆使用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14 Vol. 51 (3): 1-6 [摘要] ( 2100 ) [HTML 1KB] [PDF 0KB] ( 517 )
研究与探讨
7 李国良, 司剑钧, 李宁
兰渝铁路西秦岭特长隧道方案研究
西秦岭特长隧道是目前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采用TBM掘进最长的隧道,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采用钻爆法和TBM相结合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文章结合该隧道的环境及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对方案比选及其TBM施工特点及工程适应性、隧道衬砌断面及其支护参数设计、TBM掘进与同步衬砌、连续皮带机出碴等关键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论述,并介绍了TBM设备和隧道的施工概况。
2014 Vol. 51 (3): 7-14 [摘要] ( 2282 ) [HTML 1KB] [PDF 0KB] ( 447 )
15 陶双江1, 2, 蒋雅君1
汶川地震隧道震害影响因素的统计和分析
为了对隧道震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文章搜集了汶川地震中4座破坏较为严重的隧道震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ANSYS软件建模进行了计算验证。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隧道震害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震参数(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围岩级别、隧道埋深、与隧道相交的断层、隧道洞身的特殊结构部位等。其中地震波峰值加速度越大、围岩级别越低或当隧道通过断层时,隧道衬砌破坏程度越严重;隧道埋深越大隧道震害程度越小;隧道洞身特殊结构段处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引起震害程度加重。
2014 Vol. 51 (3): 15-22 [摘要] ( 1864 ) [HTML 1KB] [PDF 0KB] ( 463 )
23 张廷彪, 张祉道
高海拔公路隧道运营通风卫生标准初探
高海拔地区隧道使用者存在高山反应,对汽车尾气的耐受力更低,因此作为卫生标准的隧道内一氧化碳允许浓度值也应更低,但相关通风规范中并未区别高海拔隧道和一般地区隧道的空气卫生标准。文章以代表人体一氧化碳中毒程度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饱和度为标准,把不同海拔标高的高山反应特征换算为COHb饱和度当量,针对不同等级公路、不同隧道长度提出了汽车尾气CO产生的COHb饱和度适用值,并结合通过隧道时间,确定了相对应的一氧化碳浓度允许值。由于现行通风规范中规定的一氧化碳允许浓度值偏低,文章提出的高海拔一氧化碳浓度限值有时会出现高于一般海拔隧道规定值的反常情况,对此作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2014 Vol. 51 (3): 23-29 [摘要] ( 1875 ) [HTML 1KB] [PDF 0KB] ( 428 )
30 苑郁林
以驾驶人的心理和生理特性探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
文章以驾驶人的心理和生理特性为视角,以降低驾驶人进入隧道后的风险为出发点,探讨隧道洞门形式及其周边环境的设计。探讨结果表明,隧道洞门形式需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景观单调,尽量隐藏周边工程设施,减少视觉物象,取消洞名安设,降低洞口周边亮度,严禁洞口之间的过度美化,限制标志性洞门的数量等。
2014 Vol. 51 (3): 30-34 [摘要] ( 2022 ) [HTML 1KB] [PDF 0KB] ( 465 )
35 王宝林, 叶 颖, 刘灿, 丁敏, 闫冰亚
自然光在隧道照明工程的应用及试验评价
基于照明节能减排考虑,文章依托某高速公路隧道,应用了一种采用自然光对隧道入口段进行照明的技术方案;通过特殊设计的采光带将自然光引入隧道入口段,并参照国际惯用的人眼视觉“适应曲线”,对自然光照明亮度曲线进行模拟与拟合,使其达到了完全取消入口段加强照明的目标;为了验证方案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借助试验手段对隧道照明指标,如亮度、均匀度及亮度变化历程等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光照明方案设计指标满足工程要求;与“传统灯具照明”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基本消除入口“黑洞效应”、增强隧道内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节能减排、简单实用、成本合理等特点。
2014 Vol. 51 (3): 35-42 [摘要] ( 1877 ) [HTML 1KB] [PDF 0KB] ( 448 )
43 杨树才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信息系统研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是对地下工程安全风险进行科学管控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和管控技术标准研制了专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该平台综合了工程参建各方所提供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网络通讯和GIS等现代技术,通过人工监测、实时监测、现场巡视和视频监控四种监控方式对地下工程安全状况进行监控;平台集软、硬件于一体并涵盖监测巡视、评估预警与响应处置等管理要素。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实现了全面的工程安全风险控制方案。
2014 Vol. 51 (3): 43-48 [摘要] ( 1926 ) [HTML 1KB] [PDF 0KB] ( 450 )
49 吴惠明1, 2, 汤, 漩3
负覆土隧道结构变形分析及控制
在地面道路与地下隧道的交通接线工程中,往往采用大开挖施作暗埋段结构,这就给地面带来了很大的环境影响,地面出入式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GPST)成为解决这种矛盾的有效途径。文章以该技术的示范工程为背景,着重阐述了隧道结构变形因素分析及理论计算以及管片稳定装置、同步注浆控制以及提高隧道接头刚度等隧道变形控制技术。GPST工法的提出拓展了盾构法隧道的应用范围,为隧道线路规划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014 Vol. 51 (3): 49-56 [摘要] ( 1938 ) [HTML 1KB] [PDF 0KB] ( 478 )
57 余, 洁
中天山隧道TBM掘进施工适应性研究
文章结合TBM在南疆铁路二线吐库段中天山隧道中的应用,根据该隧道的地形地质条件并借鉴西康铁路秦岭隧道的实践经验,分析了TBM的工程适应性;依据勘察设计施工中实测的地质参数和掘进速度,探讨了主要地质因素对TBM掘进效率的影响,对如何使TBM适应地质条件,以及如何采用针对性措施提高掘进速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的工程地质对TBM掘进效率影响显著;采用高质量和耐磨性能的刀具、增大TBM总推力是提高TBM掘进效率的有效途径。
2014 Vol. 51 (3): 57-60 [摘要] ( 1841 ) [HTML 1KB] [PDF 0KB] ( 462 )
61 刘金刚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隧道排水控制研究
隧道控制排水可兼顾减轻隧道衬砌的水压力和维护隧道地区生态平衡的需求。在实际工程中,不仅要从工程安全角度计算隧道允许排水量,还应考虑人居饮水、植被生长等对地下水位的控制要求。文章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应用Dupuit假设,建立隧道排水的稳定流计算模型;以隧址区允许的地下水位降深为控制依据,推导了隧道允许排水量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以注浆堵水为主的隧道排水控制措施,为保护隧道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4 Vol. 51 (3): 61-66 [摘要] ( 1730 ) [HTML 1KB] [PDF 0KB] ( 463 )
67 刘成禹1, 刘招伟2
基于地表沉降的岩溶发育区分析
受岩溶地质复杂性的影响,岩溶隧道施工中常常发生突水灾害,从而往往诱发地表沉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根据岩溶隧道突水诱发的地表沉降分析岩溶发育区的方法,其主要包括:以地表沉降图为基础分析地表沉降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岩溶发育区的地质构造,并结合沉降区附近的地质资料分析岩溶发育区边界;根据沉降中心与河流的关系,分析隧道突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文章依据龙厦铁路象山隧道YDK24+098岩溶突水诱发的地表沉降资料,通过对该隧道岩溶发育区的地质构造、隧道纵向岩溶边界、隧道突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的分析,验证了上述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2014 Vol. 51 (3): 67-72 [摘要] ( 1783 ) [HTML 1KB] [PDF 0KB] ( 431 )
分析与计算
73 王家兴1, 2, 石豫川1, 段伟锋3, 吉锋1, 陈国庆1
基于微观试验的片岩力学特性研究
岩石的微观特性往往能很好地反映其宏观性质,深入研究微观特性对宏观性质的把控及工程实际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铸体薄片试验、电镜扫描试验手段,结合点荷载试验及常规力学试验测试成果,对西南某水电站勘探平洞围岩进行了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试验研究,分析岩石微观特征与宏观力学性质的相关性,并从微观角度阐述了岩石微观特性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为隧洞围岩支护设计、施工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2014 Vol. 51 (3): 73-78 [摘要] ( 1853 ) [HTML 1KB] [PDF 0KB] ( 472 )
79 王军保1, 2, 刘新荣1, 2, 邵珠山1, 王铁行1
岩石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研究
为了反映岩石蠕变全过程,文章基于损伤力学理论,通过引入Kachanov蠕变损伤演化规律,构建了可反映岩石加载瞬时变形和加速蠕变的考虑时效损伤的弹性体元件,并将该元件与能够描述岩石衰减和稳态蠕变的分数阶粘滞体元件进行串联,建立了一个新的2元件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及其蠕变方程,同时利用相关文献中的岩石蠕变试验结果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了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非线性损伤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岩石蠕变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且拟合曲线和试验曲线吻合良好,误差较小,充分显示了其合理性和适用性。
2014 Vol. 51 (3): 79-104 [摘要] ( 1704 ) [HTML 1KB] [PDF 0KB] ( 434 )
85 冯冀蒙1, 田明阳2
隧道结构耐久性环境分类及等级划分研究
隧道结构不同于地面结构,结构体系及环境都有其特殊性,以地面结构传统的材料耐久性研究为主的狭义耐久性设计思路无法解决隧道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文章通过对隧道结构、环境以及病害发生特点的分析,并结合当前规范的环境划分的相关规定,将隧道结构环境划分为普遍环境、侵蚀环境和冻融环境三类,每一类中根据对结构的危害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针对不同的环境组合情况又划分为五个综合等级,并从隧道结构体系及材料两个方面提出了耐久性的保障措施。
2014 Vol. 51 (3): 85-90 [摘要] ( 2034 ) [HTML 1KB] [PDF 0KB] ( 438 )
91 王海彦1, 仇文革2, 杜立峰1, 龚伦2
隧道衬砌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耐久寿命预测模型研究
文章通过对硫酸盐侵蚀机理的分析,得出了自然劣化衰减方程;并根据规范中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耐蚀系数低于75%时混凝土寿命到期的基本原则,建立了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耐久寿命预测模型;同时选取主要参考点建立了硫酸根质量浓度、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入种类和掺量,以及不同养生方式的影响系数函数。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衬砌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得出了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寿命预测方程,并对各种胶凝材配方混凝土的耐久寿命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多元复掺胶凝材对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具有良好的效果,考虑多因素的混凝土寿命预测模型简单实用。
2014 Vol. 51 (3): 91-94 [摘要] ( 1998 ) [HTML 1KB] [PDF 0KB] ( 428 )
95 雷明锋1, 2, 彭立敏1, 谢友均1, 谭立新2, 彭斌2
侵蚀环境和荷载耦合作用下盾构管片氯离子扩散规律试验研究
文章针对盾构隧道赋存环境及结构受力特点,构建了氯盐侵蚀环境和结构荷载耦合作用下的盾构管片结构单侧一维侵蚀试验方法;研发完成了相应的人工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并进行了侵蚀试验;探讨了侵蚀环境氯离子浓度、侵蚀时间和荷载水平对氯离子入侵及其含量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境中氯离子浓度的提高以及侵蚀时间的延长,混凝土保护层中的氯离子含量逐渐增加;同时,外荷载的存在改变了结构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特征,直接影响了氯离子的入侵,表现为拉应力有利于氯离子入侵,而压应力则相反。
2014 Vol. 51 (3): 95-104 [摘要] ( 1832 ) [HTML 1KB] [PDF 0KB] ( 405 )
105 王峥峥1, 李斌2, 高波3, 朱长安4, 林国进4
跨断层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Ⅱ:试验成果分析
文章通过跨断层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跨断层隧道的动力反应规律,了解了跨断层隧道衬砌开裂过程及破坏形态,探讨了跨断层隧道设置减震层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跨断层隧道的地震反应存在不对称性和上盘效应;而隧道设置减震层后整体抗震性能明显提高,并且衬砌沿隧道纵向和横向受力都趋于均匀,特别是仰拱拉应力状态得到了改善。试验成果可供跨断层隧道的抗震设计、灾后恢复重建和今后有关规范修订参考。
2014 Vol. 51 (3): 105-109 [摘要] ( 1891 ) [HTML 1KB] [PDF 0KB] ( 448 )
110 王述红, 昝世明, 王存根, 倪, 勇
基于非接触测量技术裂隙岩体隧道开挖局部损伤分析
裂隙岩体损伤区的合理确定对于工程开挖和支护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现场岩体结构面的精细测量和表征技术,利用优化后的数值模型定量分析隧道岩体损伤区范围及其力学特性;结合辽宁建兴高速公路某隧道开挖工程实例,采用非接触测量手段采集隧道掌子面的结构面信息,并导入GeoSMA-3D系统,生成接近实际情况的三维空间结构面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颗粒流数值方法PFC计算确定隧道开挖损伤区范围,并对围岩应力、位移曲线和力链、裂隙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力链集中表征围岩开挖扰动程度,裂隙的密度表征围岩开挖损伤程度,而裂隙的贯通则与破坏区对应,从而可以较准确地识别节理岩体隧道工程中岩体损伤区范围及其力学特性;同时利用PFC也较好地模拟了岩石在破坏阶段存在的损伤局部化现象。
2014 Vol. 51 (3): 110-116 [摘要] ( 1907 ) [HTML 1KB] [PDF 0KB] ( 421 )
117 王睿, 梅元贵, 郝磊, 许建林
高速铁路隧道内外压力脉动数值模拟用边界条件的研究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将诱发隧道内外的压力脉动,其中包括隧道内压力波和隧道进出口波。在对这两类空气动力学现象同时进行数值模拟时,会产生有关开放边界和隧道出口端边界的选用问题。文章基于三维可压缩非定常湍流流动模型,采用CFD软件中的滑移网格技术,模拟高速列车穿过隧道的全过程。通过改变两种计算区域隧道远场开放边界条件以及隧道出口边界条件,考察了其对隧道内压力波以及进口波计算结果的影响特性,得出了开放边界对进口波影响较大,出口边界对隧道压力波影响较大。研究进出口波时,开放边界采用黎曼边界条件较合适;研究隧道压力波时,出口边界采用压力边界条件较合适。
2014 Vol. 51 (3): 117-123 [摘要] ( 1840 ) [HTML 1KB] [PDF 0KB] ( 429 )
124 冯欢欢, 陈馈, 周建军, 李凤远, 王助锋
掘进机滚刀最优破岩刀间距的分析与计算
为进一步提高掘进机刀盘滚刀的破岩效率,在刀盘设计过程中确定合理的刀间距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利用岩石破碎角推导破岩刀间距范围的基础上,基于RFPA分析系统,进行了双刀、三刀作用下的不同刀间距破岩效果的分析,并推导出了最优破岩刀间距的计算公式;为验证刀间距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基于自主研制的滚刀岩机作用综合试验台,进行了三滚刀顺次滚压作用下的不同刀间距破岩效率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推导的最优刀间距计算公式的科学性,进一步完善了刀盘刀具高效破岩理论。
2014 Vol. 51 (3): 124-130 [摘要] ( 2142 ) [HTML 1KB] [PDF 0KB] ( 437 )
131 柳献1, 张浩立1, 唐敏1, 鲁亮2, 王秀志3
内张钢圈加固盾构隧道结构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半环加固法
作为盾构隧道常见加固方式之一的内张钢圈半环加固工法,主要用于控制隧道衬砌的大变形,为隧道结构提供后期补强。文章结合半环加固工况下盾构隧道结构极限的承载试验,描述了其加固施工工艺,以及加固结构破坏的试验现象,得出了此工况下的结构荷载位移曲线,并分析了加固结构的关键性能点。试验结果表明,半环加固法能有效提高隧道的结构刚度及极限承载能力;钢板与混凝土衬砌的粘结面破坏导致结构整体破坏,是加固结构的关键控制因素。
2014 Vol. 51 (3): 131-137 [摘要] ( 1801 ) [HTML 1KB] [PDF 0KB] ( 445 )
138 焦建伟, 王空前
浅覆土盾构最小埋深的正交试验分析
盾构隧道上覆土层过薄,将可能出现正面塌方或涌水等严重事故。文章针对目前水下盾构隧道最小埋深计算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考虑抗浮安全系数、土层抗剪强度及管片壁后注浆压力的浅覆土盾构最小埋深的计算公式;同时,采用无空列正交试验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盾构上覆土厚度的隧道半径、管片壁厚、注浆压力、上覆土有效重度及有效内摩擦角、土的粘度等因素进行了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了最小埋深的显著性影响因子及其随各因素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管片厚度及有效内摩擦角对埋深变化影响不大,注浆压力影响非常显著,对推荐公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注浆压力、土的粘度、土的有效重度 、隧道半径、土的有效内摩擦角、管片厚度。
2014 Vol. 51 (3): 138-142 [摘要] ( 2316 ) [HTML 1KB] [PDF 0KB] ( 447 )
143 赵增辉1, 2, 王谓明3, 严纪兴3
弱胶结软岩地层煤巷稳定性的参数影响度及其破坏特征
西部矿区弱胶结软岩地层煤巷的稳定性是目前施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煤巷失稳是岩体-煤体-岩体组合结构的整体力学行为,为此,建立了顶底软岩夹持下煤层开挖巷道的计算模型。选取各层岩体及煤体的强度、刚度、厚度参数以及埋深为影响因素,巷道顶底及两帮位移量为评价指标,设计了混合水平的正交数值试验。通过定义量化指数κ,以不同检验水平下的F统计量为标准,对各因素的影响显著程度进行了五个水平的量化分级,即:高度显著、显著、较显著、有影响和无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埋深一定时,煤层的刚度参数对巷道变形具有显著影响;在不同的因素水平组合下,围岩呈现顶板拉剪、底板拉剪、煤层拉剪等多种破坏形式,对进一步分析煤巷失稳破坏机理及巷道维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4 Vol. 51 (3): 143-151 [摘要] ( 1837 ) [HTML 1KB] [PDF 0KB] ( 430 )
152 王鑫, 韩煊, 周宏磊
黄土地区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地表响应的数值计算研究
文章以黄土地区的西安地铁2号线为背景,通过建立列车-轨道-地基系统分析模型,模拟地铁行车荷载;基于动三轴试验结果推导并导入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黄土土体的材料力学模型;针对研究对象设置合理的计算参数,特别是人工非线性粘弹性边界条件等一系列数值计算条件,建立了考虑隧道与周围土层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模型,从而对黄土地区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地表振动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列车单向运行和双向运行时在不同速度、不同加载情况下地表振动响应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
2014 Vol. 51 (3): 152-160 [摘要] ( 1773 ) [HTML 1KB] [PDF 0KB] ( 381 )
161 田岗, 白明洲, 王成亮, 杜衍庆, 许兆义
基于灰色上、下限理论的土质隧道变形预测分析及安全评价
在隧道变形预测中,灰色模型只能预测隧道变形的总体趋势,而不能反映预测误差带来的波动性,给隧道变形的前期预警带来困难。文章针对灰色理论在土质隧道变形预测中的这一缺陷,提出了灰色上、下限理论方法,通过对灰色模型中存在的预测误差进行处理,定出灰色预测的上、下界限,使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宽度,改变了灰色模型关于时序的点预测形式,为隧道变形预警提供了一定的前期准备时间;同时,根据变形控制线与灰色上、下限曲线以及灰色中线的相交形式,对土质隧道变形的安全等级加以划分,从而更为合理地判断土质隧道变形的安全性。
2014 Vol. 51 (3): 161-167 [摘要] ( 1774 ) [HTML 1KB] [PDF 0KB] ( 402 )
168 倪安斌
泥炭(质)土地层中盾构法施工对邻近桥梁的影响分析
文章以昆明地铁3号线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泥炭质土地层中盾构掘进对邻近桥梁的影响,分析了地表沉降与桥梁桩基位移规律,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泥炭质土层中盾构施工会造成较大的地表沉降及桩基位移,一定范围的地层加固可有效减小沉降及位移值;数值模拟中泥炭质土加固后工况的地表沉降量与桥梁位移值与现场实测值较为接近,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2014 Vol. 51 (3): 168-173 [摘要] ( 1842 ) [HTML 1KB] [PDF 0KB] ( 399 )
施工技术
174 孙洋, 左昌群, 刘苗, 唐霞, 陈建平
加长锚杆在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中的应用
文章针对如何控制软岩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大变形问题,结合谷竹高速公路寺坪隧道中出现的大变形情况,通过对大变形产生原因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采用加长锚杆来控制变形的支护方案;鉴于以往工程实例中系统锚杆的长度都是根据经验确定的,往往存在不合理之处,因而通过现场波速测试并结合理论计算来确定锚杆长度,并出于安全和经济的考虑最终确定锚杆长度为5 m;同时结合现场监控量测和现场试验,对新设计的加长锚杆支护方案和原先所采用的强支护方案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无论从围岩变形、受力以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形态上看,加长锚杆支护形式都能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更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和支护结构的效果。
2014 Vol. 51 (3): 174-180 [摘要] ( 1814 ) [HTML 1KB] [PDF 0KB] ( 445 )
181 吕波
暗挖地铁车站拱盖法关键施工技术
针对中风化板岩强度较高、围岩稳定的特点,大连地铁在国内首次创新采用了拱盖法施作浅埋暗挖大跨车站并取得了成功。文章根据大连地铁中山广场站的设计施工情况,通过与PBA工法的对比,阐述了拱盖法的核心思想及其优缺点;并对拱盖法暗挖地铁车站初期支护扣拱后,全逆作、半逆作半顺作以及全顺作三种施工顺序在安全、质量、进度以及附加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指出,在没有成熟经验和相关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全逆作方案无疑是稳妥可靠的;针对大拱脚施工、扣拱施工、钻爆法施工、中板施工,以及钢管柱保护与高边墙围岩支护等关键技术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拱盖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2014 Vol. 51 (3): 181-187 [摘要] ( 2160 ) [HTML 1KB] [PDF 0KB] ( 388 )
188 李义堂
富水区深基坑止水帷幕局部渗漏处理技术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针对松花江漫滩区高承压富水砂质地层条件下深基坑“钻孔桩+二重管旋喷桩”止水帷幕局部渗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采取了地面垂直注浆封堵、探挖和桩间斜向注浆固结、钢板封闭、加强网喷和快速封底等处理措施,解决了深基坑止水帷幕局部渗漏的难题。
2014 Vol. 51 (3): 188-192 [摘要] ( 1927 ) [HTML 1KB] [PDF 0KB] ( 378 )
193 高丙丽, 任建喜
盾构始发井施工对周围管线的变形影响规律及其控制技术
为了避免管线受地铁施工带来的影响,许多管线被迫迁移,但在某些情况下管线无法迁移时,必须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保证盾构始发井的施工对周围管线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文章以西安地铁3号线为工程背景,建立了盾构始发井施工过程的FLAC模拟计算模型,制定了管线的监测方案,分析了通-胡区间盾构始发井施工对周围排水管线及给水管线的变形影响规律,提出了合理的管线变形保护措施。研究表明,盾构始发井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小是不一样的,随着距盾构始发井距离的增大,影响程度逐渐减小。实践表明,计算结果和监测结果基本一致,提出的盾构始发井施工方案可有效地减小施工对周围管线产生的变形影响。
2014 Vol. 51 (3): 193-199 [摘要] ( 1887 ) [HTML 1KB] [PDF 0KB] ( 423 )
施工设备与仪器
200 赵玉报, 陈寿根, 谭信荣
长大隧道施工中干式除尘机理及应用
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严重威胁着洞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文章在调研国内外隧道施工除尘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干式除尘机的除尘机理,探讨了干式除尘机的除尘工艺和除尘效果;并指出施工中通过在隧道内掌子面前方30 m粉尘浓度较高部位设置干式除尘机,针对爆破、喷射混凝土等工序进行集中除尘,效果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增设通风系统不仅可以将隧道内CO等有害气体排出洞外,同时除尘机开机运行2 min后,粉尘浓度由75 mg/m3下降至3 mg/m3,即采用联合干式除尘机和射流通风机除尘,可以成功解决长大隧道施工中粉尘浓度超标的问题。
2014 Vol. 51 (3): 200-205 [摘要] ( 1984 ) [HTML 1KB] [PDF 0KB] ( 435 )
206 杜文斌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在铁路隧道中的应用
文章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特点,结合成渝客专元宝山隧道温度监测示范工程研究实例,对该监测系统的设备选型、安装进行了分析说明,并通过点火试验对该监测系统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进行连续、动态、实时的温度监测,能有效预警和准确定位火灾发生,达到火灾灾情监测的目的,为抢险救护及灾情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2014 Vol. 51 (3): 206-210 [摘要] ( 1939 ) [HTML 1KB] [PDF 0KB] ( 400 )
现代隧道技术
 

编 辑 部 公 告

 
 
关于召开“一带一路”西北国际智能交通发展大会高峰论坛暨交通产业博览会的通知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声明
“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公路节能照明与安全防灾新材料试验室科普传播委员会”暨“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家技术委员会”在皖成立
国际隧协2018颁奖大会璀璨落幕 中国力压群芳收获五大奖项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公告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声明
《现代隧道技术》杂志专栏征稿启事
2020 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 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征文通知
2019 年第十届全国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科技论坛(1 号通知)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通知
                  更多 
 

本 刊 广 告

 
 
                  更多 
 

友 情 链 接

 
 
   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科技情报中心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库
                  更多 
 
版权所有 ©2011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蜀ICP备1500922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