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现代隧道技术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理事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下载中心  |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二维码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现代隧道技术
 
2013年 50卷 3期
刊出日期:2013-06-25

施工设备与仪器
综述与探讨
研究与分析
地质预报
规划与设计
施工技术
   
综述与探讨
1 周文波
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在中心城区公路隧道中的应用技术探讨
  在上海外滩公路隧道施工中,首次采用了直径为14.27 m的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文章以此为工程背景,围绕超大断面的开挖面稳定、浅覆土施工、近距离穿越运营中地铁和历史保护建筑群等诸多难题,从盾构的针对性设计、关键施工技术、构筑物保护措施等方面对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了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规律,并与常规的地铁盾构、同级别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的优劣;结合中国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对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3 Vol. 50 (3): 1-7 [摘要] ( 2172 ) [HTML 1KB] [PDF 0KB] ( 717 )
8 杨翔1 陈松2 郦亚军3
隧道高温地下水处理理念探讨
 地热对地下工程建设危害较大,在以往铁路建设中尚未遇到较严重的热害,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成熟的治理经验。文章通过玉蒙铁路旧寨隧道地下热水发育段及影响段的勘察设计与施工,介绍了地热段施工的困难状况,总结了地热对隧道工程的危害类型,针对隧道高地温热害分析评估标准的厘定提出了建议;通过对隧道附近区域地表温(热)泉特征的调查、洞内外热水的取样、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与氚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等一系列工作研究分析了高温地下水成因;并通过现场试验、测试、方案设计及施工验证,在适应当前国内隧道施工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 “通风降温+减少热源+个体防护+局部机械制冷+调整施工组织”的地热处理理念,并提出了在地热发育区进行隧道工程选线的建议。
2013 Vol. 50 (3): 8-16 [摘要] ( 2319 ) [HTML 1KB] [PDF 0KB] ( 728 )
17 钟长平1, 2 竺维彬3 周翠英1
花岗岩风化地层中盾构施工风险和对策研究
文章论述了花岗岩风化地层特点,根据地层类型对盾构隧道开挖断面进行了分类,主要分析了五类典型地层,即易结“泥饼”地层、含“孤石”地层、“上软下硬”地层、“硬岩”地层和富水地层中盾构施工的风险,并结合广州地铁三号线工程实践研究分析了应对风险的对策及其效果,对类似地层的盾构施工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2013 Vol. 50 (3): 17-23 [摘要] ( 2588 ) [HTML 1KB] [PDF 0KB] ( 684 )
施工设备与仪器
24 郑余朝 李辉
ANP-FE与数值模拟结合在地铁隧道近接施工风险评估与管理中的应用
文章针对地铁隧道近接施工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问题,提出了将ANP-FE和数值模拟结合起来的一种全新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得到地铁隧道近接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ANP与FE结合起来对风险进行评估,以解决风险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依存和反馈的模糊性问题;然后以风险评价结果为依据,制定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进一步对采取对策后的工程开展数值模拟,以此来检验措施的有效性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最后,以广州地铁6号线某近接工程为研究对象,对该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做了详细阐述。实践证明,该理论体系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地铁隧道近接施工工程的风险进行评估、控制和管理,提高风险评估过程的科学性。  
2013 Vol. 50 (3): 24-31 [摘要] ( 2497 ) [HTML 1KB] [PDF 0KB] ( 720 )
研究与分析
32 余莉1 陈建平1 张磊2
修正Q值围岩分级方法在碳酸盐地区大断裂超深埋特长隧道的应用研究
 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围岩分级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隧道施工的稳定性。文章在分析了众多的围岩分级方法以后,选择常用的Q值法作为修正对象;根据碳酸盐地区大断裂超深埋特长隧道的特殊性,提出了以断层、褶皱、地形以及岩溶的宏观影响系数对Q值法进行修正,得出了修正以后的建议Q'值法公式。以大坪山隧道为实例,进行验证分析,得出了在最深埋地段围岩级别较高、离断层最近的围岩级别较差的结论,与实际揭露的围岩级别结果基本一致。
 
2013 Vol. 50 (3): 32-39 [摘要] ( 2618 ) [HTML 1KB] [PDF 0KB] ( 718 )
40 王烨晟 张文成 陈文华
轨道交通风险评估WBS工程结构分解准则研究
当前国内轨道交通工程风险评估工作中常用的WBS-RBS风险辨识方法存在不少问题,文章结合工程实践进行了相关研究,明确了工程结构分解法(WBS)的具体分解方法及准则,制定了各分解模块的命名规则。该准则从工程整体上把握风险,遵从风险事件发生特征,避免了传统分类方法存在的重复、不全面等不足;从具体操作流程和分析实例来看,达到了当前风险辨识的目的和风险管控的要求。
2013 Vol. 50 (3): 40-45 [摘要] ( 2369 ) [HTML 1KB] [PDF 0KB] ( 717 )
46 郭喜峰1,2 晏鄂川1 尹健民2
断层影响带地应力特征及稳定性验证
为研究分析福建某隧道两断层影响带的地应力场特征,在其隧道中部断层影响带附近两钻孔中采用水压致裂法进行了地应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断层影响带测试区地应力符合一般地应力分布规律,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增加有增大趋势,局部裂隙导致部分测点应力值偏高或偏低;两测孔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均为NNW向。该测试结果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基本吻合,也接近于同区域围岩完整区地应力测试成果。文章根据该测试成果分析了该测试区的地应力特征,并采用滑动准则下限验证了两测孔所在的断层的稳定性。
2013 Vol. 50 (3): 46-51 [摘要] ( 2591 ) [HTML 1KB] [PDF 0KB] ( 694 )
52 段群苗
隧道围岩优势节理面统计及其块体稳定性分析
 对于节理发育的破碎围岩隧道工程,根据开挖面的节理发育情况对围岩稳定性作出快速判断是至关重要的。文章以宁波象山港大桥接线段的茶园里隧道右线为例,通过对该隧道右线YK21+670~YK21+718段围岩节理发育特征的精细化描述和统计分析,确定了该段围岩的优势节理面,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赤平投影解析法进行了围岩块体稳定性分析,得出了围岩块体滑移形式及块体的受力状态,并与数值计算结果相互验证,确定了可能发生失稳的块体,明确了加固区域,对有效保证隧道开挖施工安全有重要意义。
2013 Vol. 50 (3): 52-58 [摘要] ( 2613 ) [HTML 1KB] [PDF 0KB] ( 730 )
59 古银城1 李文华2 李昊2
断层与隧道相对距离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目前关于断层破碎带破坏围岩完整性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断层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其机理仍是一个模糊问题。文章以石吉高速五峰山一号隧道为背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有无断层、断层与隧道距离变化情况下的围岩破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层与隧道距离在一倍洞径以内时,围岩不能形成完整的压力拱,断层的存在对围岩的稳定性影响较大;隧道开挖对隧道周线两侧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
2013 Vol. 50 (3): 59-65 [摘要] ( 2299 ) [HTML 1KB] [PDF 0KB] ( 698 )
66 孙常新1 , 2 刘桂香1
改进振动法在地下工程动力时程计算中的应用
地下工程受到周围土体的约束作用,其动力反映与地面工程有所区别,如将源于地面工程的振动法用于地下工程的动力时程计算分析,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文章通过计算分析发现,振动法用于地下工程动力时程计算时,在计算模型边界条件和波动传播时间效应方面不能反映波动对地下工程作用的实质;通过对比分析,在这两个方面对常规振动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适用于地下工程动力时程计算的改进振动法。该方法的计算模型采用左右两侧粘弹性底部固定的人工边界条件,波动输入采用能够反映波动传播时间效应的分层加速度动态输入法,其计算分析结果与理论解吻合较好,适用于地下工程的动力时程计算分析。
2013 Vol. 50 (3): 66-71 [摘要] ( 2407 ) [HTML 1KB] [PDF 0KB] ( 701 )
72 廖沛源 郑国强 袁 松
采空区地层变形产生的隧道附加荷载及变形容许值计算与分析
文章分别计算了采空区上方地层弯曲时对隧道产生的附加荷载q1、q2及地层水平应变时对隧道产生的附加荷载qH,并推导出了采空区地层容许弯曲变形和水平应变数值。结果表明,现行交通部《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采空区地基容许变形值较为笼统且偏大,结构偏于不安全。最后,文章根据计算结果对比,对不同围岩级别提出了更严格、更安全、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隧道对采空区地层变形限制要求,以供广大隧道工作者参考使用.
2013 Vol. 50 (3): 72-78 [摘要] ( 2047 ) [HTML 1KB] [PDF 0KB] ( 695 )
79 李 健1 谭忠盛2
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依托已修建并投入运营的郑西高速铁路,针对开挖面积达170m2的大断面黄土隧道,进行了不同钢架形式作用机理的研究,明确了型钢拱架和格栅拱架的适用条件;采用现场对比试验等研究手段,在浅埋老黄土隧道中分别设置了型钢钢架、格栅钢架对比试验段。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钢架初期支护变形相当;两种钢架的应力均在允许值范围之内,但格栅钢架应力较小;格栅钢架的围岩-初期支护接触压力分布较均匀;两种钢架组合支护在控制大断面黄土隧道拱顶下沉方面无明显差异,水平收敛基本相等。另外,基于混凝土早期强度试验,采用围岩-结构法,根据组合支护与围岩的特征曲线,研究分析了围岩与组合支护的相互作用机制,最终得出了格栅钢架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适用条件,以及在不同围岩条件下初期支护的设计参数。
2013 Vol. 50 (3): 79-86 [摘要] ( 1952 ) [HTML 1KB] [PDF 0KB] ( 765 )
87 赵 明1, 2 丁文其1, 2 彭益成1, 2 沈碧伟1, 2 郭小红3 杨林松3
高水压盾构隧道管片接缝防水可靠性试验研究
  盾构隧道管片衬砌防水至关重要,而在东亚地区大部分盾构隧道都采用单层衬砌,由于没有内衬,则弹性密封垫的可靠性变得更为关键。作者以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工程为依托,研制了全新的高水压、全自动三向加载防水性能试验系统,并运用工程实际1:1的弹性密封垫和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多组密封垫装配力及一字缝、T字缝防水性能试验,从而研究优化出了性能、结构优异的三元乙丙橡胶弹性密封垫断面形式。试验结果表明,密封垫装配力与其防水性能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关性;密封垫的硬度、沟槽填充率在不同程度上对密封垫防水性能有直接影响。
2013 Vol. 50 (3): 87-93 [摘要] ( 2915 ) [HTML 1KB] [PDF 0KB] ( 709 )
94 朱逢斌 王月香
基坑施工对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变形影响分析
文章针对骑跨于既有盾构隧道之上的基坑工程,按实际工况进行了开挖支护的平面应变有限元模拟,其中土体采用修正剑桥弹塑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隧道开挖致使周边土体呈X形的塑性区,且地下连续墙对于该塑性区开展有遮挡效应;当隧道位于基坑开挖中心线正下方时,隧道几乎不发生水平位移,且基坑开挖对位于其下方的已建隧道的竖向位移的影响较水平位移大,故当地下连续墙端部与隧道竖向间距足够大,隧道拱底与拱顶水平位移逐渐趋于相同。
2013 Vol. 50 (3): 94-100 [摘要] ( 2134 ) [HTML 1KB] [PDF 0KB] ( 690 )
规划与设计
101 白国权 李德宏
融入藏文化元素的公路棚洞隧道景观设计
       当今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棚洞作为一种环保结构和有效的防护结构越来越多地被采用。文章以位于藏区的隔界河至德钦公路石就棚洞结构设计和景观设计为工程背景,对棚洞及藏区隧道建筑景观现状进行了典型示例分析;对博大精深的藏族建筑文化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棚洞隧道景观设计的原则,即在满足适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基础上,应将土木构造物、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达到保护自然环境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
2013 Vol. 50 (3): 101-107 [摘要] ( 2213 ) [HTML 1KB] [PDF 0KB] ( 703 )
108 王 旭1 张海东1 边 野2 李天明2
盾构机刀盘的地质适应性设计研究
     为了提高盾构机的地质适应性,减少盾构施工过程中因地质因素造成的工程问题,盾构机刀盘必须根据地质条件进行地质适应性设计。文章基于多个盾构隧道施工实践,分析了国内外盾构隧道施工中出现的掘进困难、刀盘刀具快速磨损、结泥饼和开挖面失稳等工程问题,发现刀盘对岩土类型、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不适应是产生这些工程问题的根本原因。基于岩土体与刀盘相互作用的机理和盾构施工经验,文章分别总结了刀盘结构、刀具选型布置和刀盘碴土改良装置在地质适应性方面的设计经验。
2013 Vol. 50 (3): 108-114 [摘要] ( 1869 ) [HTML 1KB] [PDF 0KB] ( 710 )
115 董淑棉
顶管法热力隧道钢筋混凝土管设计研究
机械顶管施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将顶管技术用于热力隧道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热力隧道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高的环境温度,有固定推力、导向推力等内作用力。文章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计算,研究分析了热力机械钢筋混凝土顶管在不同温度工况下的变形和力学状态,并通过工程实践进行了验证;总结出了适用于热力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管的设计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采取混凝土强度值及弹性模量折减的方法进行顶管法热力隧道钢筋混凝土管的结构设计,其计算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更偏于安全。
2013 Vol. 50 (3): 115-123 [摘要] ( 2203 ) [HTML 1KB] [PDF 0KB] ( 725 )
地质预报
124 柳治国 乔东华 李跃伟 徐建业
隧道岩溶病害危险性分区在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针对厦蓉高速公路沙井街隧道岩溶的发育特点,提出了“隧道岩溶病害危险性分区”概念,并应用于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根据中导洞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对隧道岩溶病害危险性分区进行了修正,以指导主洞的超前预报工作,从而提高了预报工作的针对性并突出了重点;同时,基于高密度电法对不同介质电阻率的敏感性,在预报方法上将地表高密度电法与洞内地质雷达法相结合,提高了对重大岩溶病害预报的准确性。实际开挖结果显示: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
2013 Vol. 50 (3): 124-128 [摘要] ( 2112 ) [HTML 1KB] [PDF 0KB] ( 704 )
129 王树栋
TSP系统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问题及其改善处理
 TSP系统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文章以地震波反射理论为基础,简要介绍了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相应工作流程,总结了影响TSP预报效果的各种因素;并通过分析大量的TSP实测数据和典型案例,对该方法在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等方面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改善TSP系统超前地质预报可靠性的相应对策和措施,可为隧道超前地质准确预报提供参考。
2013 Vol. 50 (3): 129-135 [摘要] ( 2450 ) [HTML 1KB] [PDF 0KB] ( 659 )
136 胡庸
HSP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隧道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种类很多,但普遍存在预报距离和准确率不能兼顾的问题,并且现场测试较为复杂。针对上述方面的问题,水平声波剖面法(HSP)可通过其测试布置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较好的解决。文章简述了HSP原理、测试针对方法及关键技术,并在典型工程应用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HSP应用效果和技术特性。
2013 Vol. 50 (3): 136-141 [摘要] ( 2177 ) [HTML 1KB] [PDF 0KB] ( 692 )
施工技术
142 段宝福1, 2 朱应磊1, 2 吴圣智1, 2
复杂环境下浅埋隧道的爆破震动监测与控制技术
  深圳地铁5号线和7号线在太安站—怡景站区间为浅埋暗挖隧道,地表建筑物密集,按规范规定必须在爆破施工的同时进行震动监测,以保证施工环境的安全。文章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对其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沿隧道径向和法向的震动规律:径向上,在掌子面(0测点)两侧对称的测点的震动速度规律反映为成洞区大于开挖区;法向上,以掌子面(0测点)为中心,往两个方向呈现震速下降的趋势,而且近似线性下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密集减震孔和竹节的减震方法能够起到明显的减震效果,径向的减震效果比法向的要好。
2013 Vol. 50 (3): 142-146 [摘要] ( 1815 ) [HTML 1KB] [PDF 0KB] ( 647 )
147 谢文清 杨龙伟 吴登奎
胶州湾海底隧道快速超前帷幕注浆施工技术
文章针对富水隧道超前帷幕注浆工效低的现状,以胶州湾海底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案例为依托,对影响超前帷幕注浆施工速度的钻孔设备的优选及改进、注浆材料的选用、“双通道注浆器”的研发及使用进行了系统总结。使用该施工技术后,注浆堵水效果显著,裂隙充填较密实,围岩整体性较好,强度和密度较之前有所提高,注浆达到了预期效果。
2013 Vol. 50 (3): 147-152 [摘要] ( 1931 ) [HTML 1KB] [PDF 0KB] ( 651 )
153 张亚君
大直径SMW工法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深基坑支护设计,不仅要保证基坑内的正常作业,而且要防止基坑及坑外土体的移动,确保基坑附近建筑物、道路、管线等的正常使用。因此,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围护方法中,SMW工法(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以其适用性强、围护成本低、施工周期短而倍受关注。文章结合工程实践,对大直径SMW工法在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中的支护结构设计及施工要点及难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2013 Vol. 50 (3): 153-157 [摘要] ( 2220 ) [HTML 1KB] [PDF 0KB] ( 647 )
158 徐智 胡蔓宁
旋喷桩加固技术在某隧道风积砂地层中的应用
     风积砂具有结构松散、粘聚力小、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在外力作用下极易松散变形。文章介绍了在某隧道风积砂地层中,采用常规长管棚注浆加固方案存在掌子面漏砂严重、变形难以控制以及施工进度缓慢等不足;提出通过在地表采用竖直旋喷桩加固洞周围岩、在洞内采用水平旋喷桩进行超前支护,能防止漏砂、有效控制变形并提高施工进度。现场监控量测结果表明,采用长管棚注浆加固方案引起的隧道拱顶沉降值、周边收敛值分别是采用旋喷桩加固方案引起拱顶沉降值、周边收敛值的6.5倍和3.6倍;两方案工期相比,前者是后者的1.9倍。这说明采用旋喷桩加固风积砂,对控制隧道变形、提高施工工期,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2013 Vol. 50 (3): 158-162 [摘要] ( 1939 ) [HTML 1KB] [PDF 0KB] ( 665 )
163 罗新文
新建库车至俄霍布拉克煤矿专用铁路却勒塔格2号隧道瓦斯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却勒塔格2号隧道瓦斯突出地段为非煤系地层,本身并不产生瓦斯气体,而是通过断层及两侧影响带存储瓦斯气体。文章通过隧道地质勘察并利用仪器对瓦斯气体实时监测及取样分析,查明了瓦斯成分和气体来源。并针对非煤系地层瓦斯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瓦斯监测、施工通风、超前地质预报等工程措施。
2013 Vol. 50 (3): 163-167 [摘要] ( 1972 ) [HTML 1KB] [PDF 0KB] ( 652 )
168 刘正根1 张成云2
明挖法地铁隧道箱涵平移施工方法
 文章以某明挖法施工的浅埋地铁隧道箱涵平移工程为例,介绍了建筑整体平移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特点,以及平移系统布置和平移施工过程;并对箱涵基底摩擦力和平移推力进行了分析。工程实践表明,千斤顶分级平稳地进行顶推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位移监测、反馈,是平移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要素。
2013 Vol. 50 (3): 168-172 [摘要] ( 2289 ) [HTML 1KB] [PDF 0KB] ( 641 )
173 闫瑞生
西安地铁永南区间隧道地表降水法设计与施工
文章针对西安地铁二号线永宁门—南稍门区间隧道的工程概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重点介绍了隧道基坑降水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参数,以及根据区间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水文地质变化情况进行的降水井配置和施工方案,并对其采取的动态管理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调整拱底标高、调节降水井深度可有效控制地下水;采用合适的机械、降水井结构及排水设施可减小对环境、地面交通的影响;进行动态管理,可有效控制降、排水效率。
2013 Vol. 50 (3): 173-178 [摘要] ( 1848 ) [HTML 1KB] [PDF 0KB] ( 640 )
179 张恒祥
永临结合的初期支护侵限处理方法
 文章结合RAS RMEL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国外铁路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段初期支护的侵限处理方法。该施工方法是通过加强监控量测,及时发现支护结构变形量的增大情况,并立即进行支护的加强,如复喷混凝土、施作系统锚杆及锁脚锚杆等。当发生塑性变形的区域较大时,先采取在拱部安装临时钢管横撑,并及时施作仰拱封闭的处理措施,控制支护变形;后对待处理区进行加固,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跳槽开挖梯形槽,施作初期支护,然后再施作防水层;最后,用模板台车施作二次衬砌。实践证明,该永临结合的处理措施较一般处理措施具有施工简单、安全、节约成本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和工期较紧的工程项目。
2013 Vol. 50 (3): 179-182 [摘要] ( 2576 ) [HTML 1KB] [PDF 0KB] ( 622 )
183
冻结法和水平注浆在天津地铁盾构接收中的组合应用
盾构接收是盾构法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具有很大工程风险的工序。为防止围护结构失稳必须对端头土体加固,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法主要有渗透注浆法、劈裂注浆法、高压旋喷注浆法、深层搅拌法、冻结法、挡土结构(素混凝土墙或钻孔桩)、水平注浆法和降水法等。具体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结构埋深、盾构的机型与直径、作业环境等条件,同时考虑安全性、施工方便性、经济性、工期等因素。文章结合天津地铁某标段的工程实践,对冻结法和水平注浆的组合加固技术进行分析,实际加固效果达到工程预期目的。
2013 Vol. 50 (3): 183-190 [摘要] ( 1886 ) [HTML 1KB] [PDF 0KB] ( 641 )
现代隧道技术
 

编 辑 部 公 告

 
 
关于召开“一带一路”西北国际智能交通发展大会高峰论坛暨交通产业博览会的通知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声明
“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公路节能照明与安全防灾新材料试验室科普传播委员会”暨“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家技术委员会”在皖成立
国际隧协2018颁奖大会璀璨落幕 中国力压群芳收获五大奖项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公告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声明
《现代隧道技术》杂志专栏征稿启事
2020 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 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征文通知
2019 年第十届全国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科技论坛(1 号通知)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通知
                  更多 
 

本 刊 广 告

 
 
                  更多 
 

友 情 链 接

 
 
   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科技情报中心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库
                  更多 
 
版权所有 ©2011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蜀ICP备1500922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