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现代隧道技术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理事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下载中心  |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二维码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现代隧道技术
 
2011年 48卷 5期
刊出日期:2011-10-25

施工设备与仪器
研究与探讨
分析与计算
规划与设计
施工技术
   
研究与探讨
1 马辉12, , 刘仁智2, 陈寿根1, 高明忠3
当前铁路隧道施工亟待解决的若干技术问题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建设标准高,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施工管理要求严格。文章以贵广铁路隧道工程为实例,结合当前国内隧道施工技术现状和贵广铁路隧道创新技术的现场实践,研究分析了制约隧道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率的突出技术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①基于精细爆破技术的微台阶开挖工艺可有效解决IV、V级围岩隧道开挖进度与工序安全距离之间的矛盾;②得益于通风技术和空气净化技术的进步,无轨运输方式可以适应于长大隧道的施工;③隧道仰拱快速施工设备和隧道沟槽移动模架的开发应用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④信息化施工是未来隧道施工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2011 Vol. 48 (5): 1-6 [摘要] ( 4933 ) [HTML 1KB] [PDF 0KB] ( 789 )
7 陈健蕾1, 刘学增2, 张文正3, 张佳成1
贵州省公路隧道渗漏水调查及统计分析
文章通过对贵州省崇尊高速、清镇高速、镇胜高速等46座隧道渗漏水情况的调查分析,分别从渗漏形式、渗漏状态、渗漏部位等方面总结出了贵州省分离式隧道及连拱隧道的渗漏特点:分离式隧道,84%的渗漏状态为渗水,91%的渗漏形式为线渗漏,61%的渗漏位于边墙;连拱隧道,96%的渗漏状态为渗水,94%的渗漏形式为线渗漏,80%的渗漏位于中隔墙。最后,结合实地调查的渗漏水状况详细地分析了渗漏水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2011 Vol. 48 (5): 7-11 [摘要] ( 2777 ) [HTML 1KB] [PDF 0KB] ( 659 )
12 竺维彬1, 黄威然2, 孟庆彪3, 洪勇3
盾构工程孤石及基岩侵入体爆破技术研究
复合地层中,盾构工程拟开挖断面内局部高强度岩体(孤石、基岩侵入体等)是工程中的重大风险源之一。在这种地层条件下,盾构自身刀具无法有效破岩,传统的开舱或地面处理方法往往有较大局限性。实践证明,采用地面引孔下药施爆的控制钻爆法,严格控制破碎碴块体量可保证盾构正常掘进,同时可满足环保和安全卫生要求,从而取得盾构工法在复合地层中的技术突破。
2011 Vol. 48 (5): 12-17 [摘要] ( 2152 ) [HTML 1KB] [PDF 0KB] ( 647 )
18 仇文革, 李俊松
小净距大跨度公路隧道安全风险管理与施工技术
小净距大跨度隧道风险影响因素复杂、施工期风险较大,需要开展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通过对各类小净距大跨度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分析统计,并结合现场施工实践,建立了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理念。文章引入ANP方法综合分析风险指标体系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出各指标的整体权重,评价出施工中的主要风险源,并针对其制定了有效的施工控制措施。广安翠屏山隧道工程实践证明,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可提高施工期安全水平,保证工程的顺利推进以至完工。其理论和方法可为同类工程所借鉴。
2011 Vol. 48 (5): 18-22 [摘要] ( 2328 ) [HTML 1KB] [PDF 0KB] ( 602 )
分析与计算
23 杨建国13, 谢永利2, 马巍3, 王琨4, 王延文5, 陈明1
基于物元理论的公路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评估模型
为了评估施工期高速公路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由目标层、因素层和指标层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分析影响隧道衬砌结构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采用物元理论、模糊集合论和信息熵理论,构建熵权模糊物元评估模型。工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交工前隧道结构技术状况为1A,衬砌破损程度等级为一般;衬砌裂缝和衬砌背后空洞是影响评估结果的最主要因素。研究认为:该评估方法考虑了指标因子的不确定性,将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相结合,避免了传统评判方法中的主观随意性,所得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2011 Vol. 48 (5): 23-29 [摘要] ( 2176 ) [HTML 1KB] [PDF 0KB] ( 594 )
30 赵东平
小净距平行隧道下穿施工对多层建筑的影响研究
 设计中的某市区小净距隧道下穿小区多层楼房,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小净距平行隧道下穿施工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到楼房最近点前,楼房基础发生的超前沉降占总沉降的13%~24%,研究断面封闭前基础沉降占总沉降的56%~63%,而研究断面初期支护全断面封闭后发生的沉降仅占总沉降的12%~24%;当隧道左右线均穿过楼房最近点并施工完毕后,楼房基础区域地表最大沉降值为16.5 mm,基础局部沉降为0.0004 L,基础倾斜值为0.00042;右线隧道施工导致隧道拱顶上方围岩塑性区扩展至右线隧道地表。上述规律表明,隧道施工可能导致地表出现开裂,应对地表沉降进行观察和监测,同时优化施工工序,缩短右线隧道初期支护全断面封闭时间,从而有效控制地表的总沉降量,减小对既有房屋的影响。
2011 Vol. 48 (5): 30-38 [摘要] ( 1897 ) [HTML 1KB] [PDF 0KB] ( 618 )
39 梁诚, 王丽园, 陈楚江, 余绍淮
基于约束的隧道及围岩体数字化建模方法
 文章以真实地质钻孔、隧道横断面及线位设计文件为基础,引入虚拟钻孔,将地质剖面图与加密的地层建模边界作为地层建模约束条件,用三棱柱体建立地层三维模型,提高了地层建模精度;采用先规则建模后正则集合运算的方法生成复杂隧道实体,实现了隧道穿越地层的开挖、剖切等。该数字化建模方法在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1 Vol. 48 (5): 39-45 [摘要] ( 1700 ) [HTML 1KB] [PDF 0KB] ( 603 )
46 杨华1, 张文正2
公路隧道二次衬砌纵向裂缝非线性数值模拟研究
已建隧道普遍存在衬砌开裂现象,裂缝的存在会降低隧道衬砌的承载能力。文章为研究带裂缝隧道衬砌的力学性能,提出了塑性地压、松弛土圧、偏压等三种受力裂缝数值模拟的荷载施加模式;分析了几种常见裂缝模型的原理及适用性,并且基于钢筋混凝土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理论,利用分布裂缝模型进行不同荷载模式下隧道二次衬砌开裂至破坏的全过程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加载方式下裂缝的发展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隧道衬砌裂缝成因判断及二次衬砌加固改造提供理论支撑。
2011 Vol. 48 (5): 46-51 [摘要] ( 2030 ) [HTML 1KB] [PDF 0KB] ( 583 )
52 巩正玺1, 杨建国2, 陈明3
软岩公路隧道系统锚杆概率可靠度及灵敏度分析
为了解锚喷支护中系统锚杆受力情况,判断隧道衬砌结构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避免支护结构失稳带来的损失,结合工点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围岩弹性模量、衬砌厚度等作为主要随机变量,计算得到锚杆概率可靠度。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锚杆概率灵敏度进行分析,认为围岩物性参数和喷混凝土厚度是影响锚杆可靠性的主要因素。要提高锚喷支护的安全和稳定性,除保证系统锚杆施工质量外,应确保喷混凝土厚度及其施工质量。在研究段落选择任意断面埋设预制测试锚杆,对隧道周边围岩不同点位锚杆锚固力进行连续监测,获得了大量实测数据;通过绘制时态曲线和锚杆轴力图,分析得到锚杆轴力大小、横向分布及时态变化情况,从承载力角度验证了锚杆的可靠度,现场测试与概率可靠度计算结果吻合。
2011 Vol. 48 (5): 52-57 [摘要] ( 2122 ) [HTML 1KB] [PDF 0KB] ( 636 )
58 陈庆, 朱金才, 李东亮
解析设计在某软岩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对于一些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解析设计是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着重介绍了解析设计的原理、内容及其在某软岩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并结合工程实例中围岩收敛的监测数据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解析设计在该软岩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是成功的,同时也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看法。
2011 Vol. 48 (5): 58-62 [摘要] ( 2097 ) [HTML 1KB] [PDF 0KB] ( 612 )
63 宁寅1, 冯伟1, 马永其12, 朱斌3
泥水盾构下穿已有隧道施工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重大配套工程——打浦路隧道复线工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根据工程实际,土体采用Drucker-Prager弹塑性本构关系,建立了沿弯曲路径下穿几何特性复杂的已有隧道的三维非线性数值模型,通过施加开挖面泥水压力模拟了泥水盾构施工过程,采用Newton-Raphson方法进行非线性求解。比较了轴线地表沉降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数据,表明模拟模型可靠、可信;分析了泥水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及已有隧道的影响,得到了已有隧道的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2011 Vol. 48 (5): 63-69 [摘要] ( 2343 ) [HTML 1KB] [PDF 0KB] ( 599 )
70 胡辉, 张俊, 郑余朝
两种高架桥T梁现浇施工方法对下穿既有明洞影响研究
 高架桥跨越既有铁路隧道明洞施工具有典型的近接工程特征,高架桥施工过程对围岩产生应力重分布,尤其是T梁现浇施工时会对明洞产生附加荷载,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轴力、弯矩等内力分布状况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文章依托贵阳至都匀高速公路心焦坡桥跨越黔桂铁路摆梭隧道明洞工程项目,结合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工法分析,对满堂支架、下设条形基础和梁柱支架跨越隧道两种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评估近接施工对下穿明洞安全性的影响,并得出结论:两种方案的明洞素混凝土结构的最小安全系数分别为3.1和3.7,从经济因素考虑满堂支架、下设条形基础方案更有优势。
2011 Vol. 48 (5): 70-75 [摘要] ( 2105 ) [HTML 1KB] [PDF 0KB] ( 538 )
76 徐善初, 陈建平, 左昌群, 张世林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隧道施工岩溶预报中的应用
文章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隧道施工岩溶预报的应用模型。基于模糊数学理论,以“地质法+TRT+GPR+超前风钻孔”的综合施工地质预报体系为基础,采用勘察及地质调查资料、TRT成果图色谱特征、电磁波综合特征、超前风钻孔钻进综合特征、掌子面溶蚀情况和地下水发育情况等六个评价因素,建立了隧道施工岩溶预报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模型,并在武神公路椿树垭隧道施工岩溶预报中得以应用。
2011 Vol. 48 (5): 76-81 [摘要] ( 2464 ) [HTML 1KB] [PDF 0KB] ( 602 )
82 田志宇, 李海清, 钟勇
岩溶隧道处治方案的支护参数选取
文章用配筋等效法模拟钢支撑对喷混凝土的加强作用,并根据《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中的钢筋混凝土配筋计算公式推导出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以此为基础算出不同支护方案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再结合隧道岩溶段的实际情况选择支护参数。
2011 Vol. 48 (5): 82-86 [摘要] ( 2076 ) [HTML 1KB] [PDF 0KB] ( 563 )
87 赖明, 刘丹
等里程间隔GM(1,1)模型在关角隧道6号斜井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在原始灰色GM(1,1)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等间距里程序列的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并对关角隧道6号斜井的涌水量进行了模拟预测。经检验,预测结果精度较高,对隧道工程涌水量的短期预测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2011 Vol. 48 (5): 87-89 [摘要] ( 1837 ) [HTML 1KB] [PDF 0KB] ( 615 )
90 肖海波1, 高波2, 申玉生2
锦屏二级水电站交叉隧洞模型试验研究
 多洞室交叉处围岩力学状况目前国内外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以锦屏二级水电站3#引水隧洞三洞交叉段为工程背景,为了解交叉洞室对围岩的影响,进行了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通过两组试验,有效地揭露了交叉洞室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开挖与支护方法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超载试验,确定了交叉洞室的破坏模式及其破坏过程;试验结果为指导施工提供了依据。
2011 Vol. 48 (5): 90-96 [摘要] ( 2050 ) [HTML 1KB] [PDF 0KB] ( 548 )
97 陈玉远
城市公路隧道多匝道通风系统计算方法的探讨
 文章以某一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SES模拟软件在多匝道公路隧道通风系统中的应用。在多匝道和多交叉的公路隧道工程中,可以采用SES模拟软件对隧道通风系统进行辅助计算,成功地解决多匝道通风系统的难题,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计算和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2011 Vol. 48 (5): 97-100 [摘要] ( 2241 ) [HTML 1KB] [PDF 0KB] ( 649 )
101 孙三祥1, 李国良2, 余南阳3, 杨国柱2, 谢君泰2
高原区内燃牵引2~4 km单线隧道自然通风可行性分析
基于关角隧道、羊八井隧道内燃牵引机车有害气体浓度冬季监测结果,以及拉日线隧址区现场风速观测,提出了拉日线隧道外自然风速的建议值。通过对隧道热位差产生的隧道内自然风速的计算,以及隧道内风速和污染物浓度一维非恒定流数值模拟,确定了隧道内自然风速的合理取值,计算了活塞风风速及活塞风长度;分析了拉日线3 000~4 070 m长度隧道全年内可实现自然通风的时段。研究表明,长度3 000 m以下的隧道,运营期间可实现自然通风;长度3 000~4 070 m的隧道采用自然通风,可在远期运行图周期内使有害气体达标。
2011 Vol. 48 (5): 101-108 [摘要] ( 1655 ) [HTML 1KB] [PDF 0KB] ( 574 )
规划与设计
109 邢永辉
佛山市汾江路南延线工程干坞设计
 干坞是沉管隧道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其设计方案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工期。文章以佛山市汾江路南延线工程干坞设计为例,介绍一种新型的旁建干坞方案,即干坞与岸上主体基坑并排同期实施、管段预制与岸上段主体结构同步进行。该方案成功地解决了满足工程工期的大型干坞场地问题,并避免了轴线干坞工期长、独立干坞造价高等缺点。
2011 Vol. 48 (5): 109-114 [摘要] ( 1905 ) [HTML 1KB] [PDF 0KB] ( 634 )
施工技术
115 刘魁刚1, 王文正2, 裴书锋3
砂卵石地层浅埋暗挖法快速施工技术
北京地铁四号线三期区间隧道穿越砂卵石地层,存在围岩易塌落、隧道底部起鼓和涌砂、顶板上方土体沉降,影响道路和桥梁安全等施工风险,并且不易钻孔注浆,工效较低。针对以上问题,改进了小导管设计参数和注浆参数,提出了砂卵石地层浅埋暗挖法“早封面、管细短、少扰动、快凝固、固拱脚、中拉槽”施工原则,施工效果较好,月进度达60~70 m。文章介绍了砂卵石地层台阶法施工工艺,提出了下台阶反核心土开挖,以及小导管注浆和锁脚锚管施工要点。
2011 Vol. 48 (5): 115-120 [摘要] ( 2004 ) [HTML 1KB] [PDF 0KB] ( 556 )
121 李建军 郑捷
陡坡斜井中隔墙快速施工技术
 雅泸高速公路大相岭隧道2#通风斜井斜距长、坡度大,担负着正线隧道运营通风的繁重任务。通过对斜坡道上中隔墙施工的实践论证,本工程选择了分离式中隔墙模板台车, 以及由2 t慢速卷扬机和3×4滑轮组组成的牵引系统的快速施工技术,从而加快了分离式中隔墙模板台车的移动和定位,保证了施工进度,减少了工程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011 Vol. 48 (5): 121-124 [摘要] ( 1833 ) [HTML 1KB] [PDF 0KB] ( 588 )
125 母元林
大跨度软岩隧道快速施工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速,为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地铁工程日益增多,如何提高施工进度、降低成本,确保施工安全,特别是针对大跨度软岩隧道来说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重庆市轻轨一号线马家岩Ⅳb型大断面隧道施工中首次在国内采用的五部开挖法,详细叙述了五步开挖法的工艺原理及主要施工步序。由于采用了五部开挖法,使本工程节省了工序转换时间,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缩短工期五个多月,节约成本260多万元,确保了施工安全,赢得了业主、监理、设计及参建各方的好评。
2011 Vol. 48 (5): 125-128 [摘要] ( 2004 ) [HTML 1KB] [PDF 0KB] ( 615 )
129 李晓斌
石林隧道斜井转正洞交叉口施工技术
   隧道斜井转正洞交叉口施工中,合理的施工方案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确保工期的前提。石林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施工中,按照不同的围岩级别采用了不同的斜井进正洞方法:Ⅱ、Ⅲ级围岩宜采用全断面开挖法直接进入正洞;Ⅳ、Ⅴ级围岩采用导洞转向法,斜井施工至与正洞交界后,以圆曲线形式转体进入正洞。特别是斜井与正洞相交处,安排了详细的施工程序,确保了隧道斜井顺利进入正洞,保证了隧道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
2011 Vol. 48 (5): 129-133 [摘要] ( 1934 ) [HTML 1KB] [PDF 0KB] ( 617 )
134 毛建安
光面爆破技术在向莆铁路青云山特长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光面爆破设计是隧道工程建设确保质量安全的核心技术要素。青云山特长隧道是向莆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采用钻爆法施工;隧道围岩以 Ⅱ~Ⅲ级为主,采用全断面法开挖;进出口与浅埋段等为IV、V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围岩较差段采用弧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不同级别围岩采用了针对性的爆破设计,取得了满意的爆破效果。实践证明,适当加密周边眼、合理确定光面爆破层厚度、采用小直径药卷不耦合装药结构、保证爆破眼同时起爆是光面爆破成功应用的关键。
2011 Vol. 48 (5): 134-138 [摘要] ( 1888 ) [HTML 1KB] [PDF 0KB] ( 594 )
139 王红生
小净距隧道群控制爆破技术
 文章通过对大坪山隧道的工程概况、地形地质特点及工程施工难点的分析,并借助数值研究手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YYK393+581~YYK393+621洞段中导洞超前、大断面循序跟进的施工方法;研究分析了炸药性能及尺寸等控制爆破技术要点及爆破参数,同时就施工安全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1 Vol. 48 (5): 139-142 [摘要] ( 1838 ) [HTML 1KB] [PDF 0KB] ( 544 )
143 冯超1, 王喆1, 潘娜娜2
地铁隧道施工过古城墙的地表变形及控制措施
 西安地铁二号线区间隧道施工对城墙等国家级文物的影响是隧道安全施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针对该地铁工程介绍了上行线隧道盾构下穿护城河及城墙时的地表变形控制措施和施工变形监测方案,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盾构施工中,造成地表沉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盾构施工过程中,注浆必须同步、足量且补浆及时;随着盾构的推进,需要不断调整土压力以适应地层的变化。隧道已经安全通过城墙,表明所采用的地表沉降控制措施和监测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2011 Vol. 48 (5): 143-147 [摘要] ( 1761 ) [HTML 1KB] [PDF 0KB] ( 548 )
148 段宝福, 李洪春
哈尔滨人防改造工程监控量测技术研究
文章根据季节性冻土地区隧道扩挖的监测(以建筑物沉降、地表沉降、围岩位移为主)成果,对影响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做了综合性分析和探讨。研究成果表明: 隧道扩挖对建筑物沉降和围岩位移的影响较小,而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较大;雨季的到来对建筑物、地表的影响较小,但对明挖区间的建筑物、地表影响较大,尤其是边坡;季节性冻土对明挖段附近的建筑物和地表的影响比暗挖区间大,对暗挖处的围岩位移影响较小,但对处于交通要道处的地表沉降影响很大;临时钢支撑的架设对围岩位移和地表沉降的控制效果较好,表明临时支护措施是及时和安全的。
2011 Vol. 48 (5): 148-153 [摘要] ( 2302 ) [HTML 1KB] [PDF 0KB] ( 548 )
154 毛建安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向莆铁路青云山特长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青云山特长隧道采用以综合地质编录、素描为基础、并结合多种钻探的预报方法,形成了“长短结合、点面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实测相结合”的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提高了隧道穿越复杂地段的断层带、挤压破碎带、涌水带等不良地质体的超前预报效果,较好地修正了勘察设计阶段的地质资料,有效地控制了施工安全风险,优化了相应的工程措施,为同类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2011 Vol. 48 (5): 154-158 [摘要] ( 2091 ) [HTML 1KB] [PDF 0KB] ( 567 )
施工设备与仪器
159 李建军, 郑捷
大倾角斜井有轨运输设备配置技术
 大相岭隧道2#斜井是雅泸高速公路大相岭特长隧道的运营专用通风巷道,具有斜距长、坡度大、地质情况复杂等特点,担负着正线隧道通风的繁重任务。文章着重介绍了大相岭隧道2#通风斜井左、右洞装碴、运输、提升等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及有轨运输系统(右洞四轨双道,左洞两轨单道)的安全保障设施。在保证隧道安全和施工进度的前提下,此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011 Vol. 48 (5): 159-162 [摘要] ( 1816 ) [HTML 1KB] [PDF 0KB] ( 572 )
163 王运生1, 王瑞琪1, 张启洲2, 余松华2
无线浅层地震仪实现方法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文章以虚拟仪器技术和高速无线传输技术(Wi-Fi)为主线,论述了无线浅层地震仪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提出针对不同的探测对象,无线浅层地震仪只要改变其信号传感器和应用软件就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同时还可以在不方便或无法进行布线的测量中使用,增强其使用的灵活性和方便性;并结合隧道工程应用实例,对其先进性和实用性进行了充分验证。
2011 Vol. 48 (5): 163-166 [摘要] ( 1837 ) [HTML 1KB] [PDF 0KB] ( 567 )
现代隧道技术
 

编 辑 部 公 告

 
 
关于召开“一带一路”西北国际智能交通发展大会高峰论坛暨交通产业博览会的通知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声明
“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公路节能照明与安全防灾新材料试验室科普传播委员会”暨“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家技术委员会”在皖成立
国际隧协2018颁奖大会璀璨落幕 中国力压群芳收获五大奖项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公告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声明
《现代隧道技术》杂志专栏征稿启事
2020 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 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征文通知
2019 年第十届全国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科技论坛(1 号通知)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通知
                  更多 
 

本 刊 广 告

 
 
                  更多 
 

友 情 链 接

 
 
   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科技情报中心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库
                  更多 
 
版权所有 ©2011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蜀ICP备1500922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