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现代隧道技术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理事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下载中心
|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二维码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现代隧道技术
2012年 49卷 3期
刊出日期:2012-06-25
施工设备与仪器
研究与探讨
连载
分析与计算
规划与设计
施工技术
连载
1
国际隧道协会第17工作组
长大深埋隧道(连载一)
因工程的复杂性、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及施工运营安全的严苛性,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面临诸多技术挑战。文章针对地质勘察、隧道系统方案选择、设计方案、开挖方法和支护系统、施工及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可为隧道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借鉴、指导。
2012 Vol. 49 (3): 1-8 [
摘要
] (
2655
) [
HTML
1KB] [
PDF
0KB] (
596
)
研究与探讨
9
王建宇, 胡元芳, 刘志强
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挤压型变形和可让性支护原理
软弱围岩深埋隧道修建遇到的挤压型围岩大变形问题,是山岭隧道工程中的难题。文章在对挤压型变形机制、判识方法和变形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挤压型变形围岩支护的可让性原则,从地层特征曲线和支护-围岩相互作用出发,阐述了可让式支护的原理并给出了相关的设计施工要点。
2012 Vol. 49 (3): 9-17 [
摘要
] (
2670
) [
HTML
1KB] [
PDF
0KB] (
615
)
18
曹晖1, 王琦2, 杨建国3,4, 罗代松3
公路山岭隧道衬砌结构补漏技术研究进展
为全面了解公路山岭隧道衬砌结构补漏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文章通过对既有公路山岭隧道的调查和统计,结合大量的文献资料,从防排水设计、材料和施工等方面分析了渗漏现象的本质,明确了隧道抗渗防漏的薄弱部位和保证补漏效果的关键环节;从衬砌混凝土、施工缝、变形缝和活裂缝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国内外补漏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补漏涂材、构造补漏和施工工艺等);并探讨了当前隧道补漏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新趋势。
2012 Vol. 49 (3): 18-24 [
摘要
] (
2750
) [
HTML
1KB] [
PDF
0KB] (
609
)
25
张民庆1, 黄鸿健1, 孙国庆2
铁路瓦斯隧道安全设计、施工与管理
瓦斯爆炸是煤矿、铁路、公路等地下工程建设中最严重灾害之一,施工中极易发生灾害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文章在总结铁路近10年瓦斯隧道施工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从瓦斯分类、施工与管理、结构及运营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可供在《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修订时参考。
2012 Vol. 49 (3): 25-31 [
摘要
] (
2460
) [
HTML
1KB] [
PDF
0KB] (
580
)
32
张祉道, 袁松, 张廷彪
低等级公路双向行车超特长隧道火灾通风方案探讨
文章从双向行车隧道火灾通风的特点入手,着重分析了火灾时隧道内温度和烟气分布对洞内人员和车辆的不利影响,并对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平导外风道通风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该通风方式在火灾时不能保证人员和车辆安全的结论;同时提出了三种可行的通风方案,并通过分析对比,最后择优推荐了较适合我国国情的、采用两个单车道隧洞单向行车的全纵向通风方案。
2012 Vol. 49 (3): 32-40 [
摘要
] (
2769
) [
HTML
1KB] [
PDF
0KB] (
602
)
41
曾磊1, 王少飞2,3, 林志2,3, 刘桂强1
公路隧道火灾事故调查分析
公路隧道内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其后果通常极其破坏性和危害性。文章根据对欧洲、日本、中国等多起重大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成因、特点以及应急救援措施;总结了以往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分布、类型,以及防火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以期为我国公路隧道防灾减灾设计与应急救援管理提供参考。
2012 Vol. 49 (3): 41-48 [
摘要
] (
2189
) [
HTML
1KB] [
PDF
0KB] (
562
)
49
宋立新
太原轨道交通前期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文章旨在针对太原轨道交通前期项目全过程监控、综合管理信息库构建、资料文件建档查询、数据统计分析,以及管理层决策的项目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论述。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实际需求梳理工作流程,并在流程中嵌入管理子系统,以实现工作流程和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形成一个结构合理、数据共享、严谨高效的工作平台,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轨道交通后续项目报审、工程开工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2 Vol. 49 (3): 49-53 [
摘要
] (
2280
) [
HTML
1KB] [
PDF
0KB] (
572
)
分析与计算
54
白永学1, 漆泰岳1, 吴占瑞1, 任国青2
砂卵石层盾构施工地层损失原因分析与施工对策
目前成都地区盾构施工穿越砂卵石地层诱发的滞后地表塌陷问题成为关注焦点,而导致地表滞后塌陷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层损失和土拱效应,因此研究导致盾构施工地层损失的原因意义重大。文章结合成都地铁1、2号线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在砂卵石地层中盾构施工引起地层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层特性、施工掘进参数和施工辅助措施);并针对不同地层损失,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对策。
2012 Vol. 49 (3): 54-61 [
摘要
] (
2323
) [
HTML
1KB] [
PDF
0KB] (
586
)
62
刘建, 刘丹
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动态预测隧道涌水量——以铜锣山隧道为例
以垫邻高速铜锣山隧道为例,在分析隧道涌水和降雨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考虑降雨脉冲、降雨累积效应和地下水系统整合作用的隧道涌水量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训练样本的拟合程度较好(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3.27%)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5.05%)。该模型的建立和成功应用对丰富隧道涌水量的预测方法和动态指导隧道防排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012 Vol. 49 (3): 62-66 [
摘要
] (
2248
) [
HTML
1KB] [
PDF
0KB] (
561
)
67
田四明1, 黄胜2, 陈立保2
城际铁路隧道与邻近建筑物的相互影响研究
城际铁路隧道不可避免地要下穿建筑物密集的市区,其开挖施工会引起地表沉降,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评估城际铁路隧道和邻近建筑物的相互影响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将隧道、地基和上部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研究了建筑物和下穿隧道的相互影响,针对不同的施工工法和不同的地质情况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对各类工程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桩端嵌入地层性质对建筑物沉降、结构内力以及后续的加固处理措施影响很大;相对于隧道不同部位的桩基受隧道施工的影响各不相同,隧道正上方和侧上方45°附近桩基受开挖影响较大;同样地层情况下,盾构法开挖后建筑物的沉降和内力值要比矿山法低;桩基托换对整体沉降的控制要好于加固地层措施,然而桩基托换措施却增大了建筑物局部变形和内力值;建筑荷载作用位置附近隧道段内力会有所增大。因此需要预计各类可能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采取相应的措施。
2012 Vol. 49 (3): 67-76 [
摘要
] (
2130
) [
HTML
1KB] [
PDF
0KB] (
582
)
77
黄嘉亿
高速铁路隧道台阶法施工技术参数分析与应用
隧道台阶法施工因其适应性较强而受业界青睐,但高速铁路大断面隧道台阶法施工技术要素的合理选取有待深入分析论证。文章试图通过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综合分析多种围岩条件下不同台阶要素对洞室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台阶长度、高度及上断面扁平度等重要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支撑;并通过西南艰险山区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实践证实了其科学可靠性。
2012 Vol. 49 (3): 77-82 [
摘要
] (
3230
) [
HTML
1KB] [
PDF
0KB] (
587
)
83
周烨1,2
高速铁路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受力特性研究
支护结构的合理设计是大断面黄土隧道设计的关键环节。文章结合在建铁路黄土隧道,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大断面黄土隧道在不同初期支护时机情况下,支护结构、围岩受力状态和力学行为变化情况;基于控制围岩变形为核心,对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初期支护施作时机的选择给出了合理的建议;根据现场监测结果,总结出了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受力规律。黄土具有明显的流变特性,支护结构受力很大一部分承受围岩流变产生的附加荷载;另外,支护结构受力在空间上分布并不均匀对称,这些在设计中都应加以考虑。
2012 Vol. 49 (3): 83-86 [
摘要
] (
2587
) [
HTML
1KB] [
PDF
0KB] (
604
)
87
王金龙
武汉地铁越江盾构隧道纵向不均匀变形及力学特性研究
地铁盾构隧道,尤其是大型跨江海的水下地铁盾构隧道,局部埋深通常要大于普通地铁盾构隧道,而且要承受较高的水压力作用;盾构隧道作为特长线性结构,其纵向刚度较小,对于外部荷载的变化较为敏感,由此产生的不均匀变形是隧道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针对武汉地铁越长江盾构隧道工程,通过三维数值计算探讨了埋深变化、水压变化、地层变化及穿越刚性结构物等因素对越江盾构隧道纵向不均匀变形及受力状态的影响。
2012 Vol. 49 (3): 87-93 [
摘要
] (
5021
) [
HTML
1KB] [
PDF
0KB] (
573
)
94
杨德春1, 刘建国2
对建成地铁车站结构改造设计与施工的数值模拟分析
对已建地铁车站进行技术改造是一项非常复杂、风险极大的工程,需对改造结构进行技术评估,并涉及对原结构设计内力和位移附加增量的有效控制。文章针对苏州地铁1号线金鸡湖西站已建成的地下车站的围护、主体结构局部改造设计与施工存在的风险,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预测结构附加应力和变位,为控制改造施工安全提出了结构构造措施和监测措施等合理化建议,可供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12 Vol. 49 (3): 94-103 [
摘要
] (
2643
) [
HTML
1KB] [
PDF
0KB] (
602
)
104
牟锐
下穿公路隧道大管棚施工地表沉降研究
在采用管棚支护的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主要由管棚施工地表沉降和隧道开挖地表沉降组成。文章结合厦门高崎下穿公路隧道的工程实际,运用现场量测和理论分析的手段,对大管棚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场监测数据也证明,通过公式计算能有效地预测大管棚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其计算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12 Vol. 49 (3): 104-108 [
摘要
] (
2638
) [
HTML
1KB] [
PDF
0KB] (
586
)
109
刘超群1, 彭红君2
隧道掌子面与溶洞安全距离分析
岩溶地区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存在的大型溶洞对施工的威胁非常大,如何确定开挖掌子面前方合理的岩盘安全厚度,并及时进行超前支护或对溶洞进行处理,是岩溶隧道施工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文章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对隧道掌子面与溶洞安全距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预测隧道掌子面前方岩盘安全厚度的计算方法(经验类比法、理论计算法、数值分析法)及计算图式,给出了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
2012 Vol. 49 (3): 109-113 [
摘要
] (
3021
) [
HTML
1KB] [
PDF
0KB] (
600
)
规划与设计
114
熊祥雪
TRIZ理论在隧道概念设计中的应用尝试
文章介绍了创新理论——TRIZ理论及其基本原理,以高速铁路隧道设计中一具体问题为例,尝试利用TRIZ理论,借助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平台和专利库,以获得创新性概念设计方案的设计方法。
2012 Vol. 49 (3): 114-118 [
摘要
] (
2292
) [
HTML
1KB] [
PDF
0KB] (
561
)
119
吴圣贤
某地铁过街通道大断面矩形顶管工程设计
顶管法是采用液压千斤顶等设备,将预制管节按设计方案顶入土层中的一种采用非开挖技术修建隧道的施工方法。将大断面矩形顶管设计应用于城市过街通道工程中,可显著减小工程施工对道路交通、管线迁改等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采用大断面矩形顶管方案的某地铁过街通道工程的设计方案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断面矩形顶管方案是解决城市重要道路下地下通道的先进施工方法,不仅施工速度快、工程施工安全可靠,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2 Vol. 49 (3): 119-124 [
摘要
] (
2750
) [
HTML
1KB] [
PDF
0KB] (
543
)
施工技术
125
孙绍峰
兰渝铁路软岩隧道特征及大变形控制技术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挤压大变形是困扰隧道建设者的突出难题,也是国内外隧道工程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在兰渝铁路软岩隧道施工中开展的大量科研现场试验和工程验证,对软岩隧道的工程地质特征、地应力特征、变形特征、支护压力及应力特征、支护破坏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设计控制措施和施工控制措施,以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2012 Vol. 49 (3): 125-130 [
摘要
] (
2628
) [
HTML
1KB] [
PDF
0KB] (
564
)
131
彭峰, 肖盛能, 潘威, 邹明波
软弱围岩隧道修建新方法——核心土加固变形控制法
2006年我国铁路系统相关施工单位开始接触变形控制法隧道施工技术,经过长达5年的基础理论学习研究与准备,在铁道部和兰渝铁路公司的支持下,2011年由中铁瑞威公司和意大利土力公司联合在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进行了中国首次隧道核心土加固变形控制法应用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文章通过工程实践,对桃树坪隧道的工程概况、地质问题、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及核心土加固控制变形技术的应用效果作了较详细介绍。
2012 Vol. 49 (3): 131-137 [
摘要
] (
2471
) [
HTML
1KB] [
PDF
0KB] (
560
)
138
阮清林
浅埋隧道地表密集建(构)筑物评估及对策
长洪岭隧道近距下穿密集民房,施工前对房屋做了详细的鉴定,并采集了爆破震速频率范围,通过专家风险评估设定了爆破震速控制限值,给出了指导性施工措施;考虑到与非下穿段的延续性和相容性,为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等资源配置,选择了震速可控,且安全、经济和快速的全断面分部减震爆破开挖方法,以及控爆与非爆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导洞非爆破方法因地制宜地选择了重庆地区广泛采用的水磨钻法。施工中将震速监测纳入工序管理,并高度重视与地方居民的协调工作;最终实现了安全下穿施工。文章总结了钻爆法浅埋长距离下穿密集民房的隧道施工要点,指出了钻爆法浅埋隧道地表密集建(构)筑物鉴定评估的重要性。
2012 Vol. 49 (3): 138-145 [
摘要
] (
2587
) [
HTML
1KB] [
PDF
0KB] (
624
)
146
郝才平1, 付克俭1, 周长泉1, 郭成林1, 石桢强2, 官楚1
宜巴高速公路界岭隧道横洞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比选
宜巴高速公路界岭隧道施工中,由于复杂的地质状况和处理坍塌历时过长,整个隧道工程严重滞后建设项目工期。因此,决定增设横洞,从横洞向正洞掘进,增加主洞工作面,以满足项目建设进度要求。文章详细介绍了增设横洞两种方案的施工工艺,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基础上,针对界岭隧道横洞垂直贯穿进入正洞和曲线渐变过渡施工转入正洞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
2012 Vol. 49 (3): 146-153 [
摘要
] (
2754
) [
HTML
1KB] [
PDF
0KB] (
604
)
154
张维1, 邓勇2
南京地铁十号线越江隧道主要风险及措施研究
根据南京地铁越江隧道的环境、工程及水文地质情况,分析了大断面盾构掘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其后果;针对不同的风险提出了不同的预防措施,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通过这种掘进前的风险预判与处理措施的提前拟定,可以预防和减少掘进中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于后续工程也有借鉴意义。
2012 Vol. 49 (3): 154-160 [
摘要
] (
2223
) [
HTML
1KB] [
PDF
0KB] (
582
)
161
孙成伟1,2, 仇培云2
广州地铁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技术研究
文章针对广州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利用冻结法施工的成功经验,详细介绍了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设计及信息化监测等施工技术。冻结法的成功实施,为广州地铁工程水平冻结的设计、施工和检验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本工程的成功经验可供其他相似工程参考、借鉴。
2012 Vol. 49 (3): 161-165 [
摘要
] (
2338
) [
HTML
1KB] [
PDF
0KB] (
596
)
166
贺斯进, 蔺云宏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铁路站场设计与施工分析
文章以郑州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至二七广场站盾构区间隧道为背景,对隧道施工中的特级风险源——区间下穿国铁站场路段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数值模拟。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两轨面间的差异沉降不得大于5 mm,这对地铁下穿段的施工提出了较高要求。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下穿段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可以有效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既有铁路纵向和横向沉降及不均匀沉降,从而保证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
2012 Vol. 49 (3): 166-170 [
摘要
] (
3075
) [
HTML
1KB] [
PDF
0KB] (
595
)
171
黄威然1, 米晋生1, 竺维彬2
盾构工程钢筋混凝土箱体辅助始发技术
在通过江、河等大埋深隧道工程中,盾构始发施工通常面临着涌水、涌沙等风险。文章针对工程特点,介绍了一种采用临时钢筋混凝土箱体辅助始发的工法,即盾构机先下井,修筑混凝土箱体并用回填土将盾构机密闭,使盾构从密闭箱体中始发,待盾构通过洞门后再补充注浆封堵洞门间隙。实践证明,该工法有效地降低了盾构始发涌水、涌沙的风险。
2012 Vol. 49 (3): 171-175 [
摘要
] (
2420
) [
HTML
1KB] [
PDF
0KB] (
599
)
176
孙成伟1,2, 张碧文3
广州地铁东山口站站台隧道扩挖修建技术
广州地铁六号线东山口站为国内首例在周边环境复杂条件下实施“先隧后站、盾构隧道扩挖”修建地铁车站的工程。文章介绍了该站左线站台隧道在盾构隧道的基础上扩挖形成地铁车站的主要修建技术及施工特点和难点。实践证明,采用盾构与明(暗)挖法相结合修建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是城市繁华地区修建地铁车站有效解决区间盾构隧道与车站施工相互干扰难题的重要途径。
2012 Vol. 49 (3): 176-181 [
摘要
] (
2662
) [
HTML
1KB] [
PDF
0KB] (
547
)
182
何成1, 吴德胜2
汶川地震震中区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映汶高速公路公路位于四川汶川大地震震中,受地震强烈构造作用影响,隧址区岩体裂隙发育,松散破碎,存在构造富水,地震垮塌堆积体众多,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文章根据本工程隧道的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对国内外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常用方法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本工程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并对地质预报的实施应用及效果进行了举例说明。
2012 Vol. 49 (3): 182-185 [
摘要
] (
2231
) [
HTML
1KB] [
PDF
0KB] (
571
)
施工设备与仪器
186
徐晓磊
新加坡C902地铁隧道工程项目Φ6 640 mm铰接式土压平衡复合盾构的研制
盾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盾构设备安全可靠和高效施工的基础。文章通过对新加坡C902地铁隧道工程项目?准6 640 mm铰接式土压平衡复合盾构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介绍其设计条件及主要技术参数,着重对该盾构及其相关设备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论述。此复合盾构在系统优化及设计理念的先进性上比原先的盾构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增加了很多人性化的设计。
2012 Vol. 49 (3): 186-192 [
摘要
] (
2413
) [
HTML
1KB] [
PDF
0KB] (
548
)
193
李辉, 王树林, 汪加科
TBM盘形滚刀受力分析
研究盘形滚刀的受力状况可以改善滚刀的设计,提高其使用寿命。文章通过ABAQUS分析软件建立了盘形滚刀切割岩石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动态模拟和动力学分析;模拟结果很好地解释了TBM掘进过程中,液压千斤顶需要不断地增加压力才能保持掘进速度的现象,并且验证了盘形滚刀最大瞬时接触力值为接触力平均值的2~3倍,同时发现ABAQUS可以很好地模拟出岩石被切割时出现岩碴飞溅的现象;研究结果为盾构机盘形滚刀刀具的设计及研究其寿命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2012 Vol. 49 (3): 193-197 [
摘要
] (
2101
) [
HTML
1KB] [
PDF
0KB] (
569
)
198
姚克
履带式隧道四臂凿岩台车的研制
针对目前国内隧道掘进施工的现状及钻爆法掘进施工的特点,结合某高速公路隧道掘进施工工法及炮眼布置方案,研制开发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移动方便、适用于公路隧道钻爆法掘进多台阶施工的四臂凿岩台车。现场试验表明,该凿岩台车能够有效地改善工人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实现隧道炮眼钻孔的安全高效施工。
2012 Vol. 49 (3): 198-201 [
摘要
] (
2907
) [
HTML
1KB] [
PDF
0KB] (
554
)
现代隧道技术
编 辑 部 公 告
关于召开“一带一路”西北国际智能交通发展大会高峰论坛暨交通产业博览会的通知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声明
“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公路节能照明与安全防灾新材料试验室科普传播委员会”暨“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家技术委员会”在皖成立
国际隧协2018颁奖大会璀璨落幕 中国力压群芳收获五大奖项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公告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声明
《现代隧道技术》杂志专栏征稿启事
2020 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 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征文通知
2019 年第十届全国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科技论坛(1 号通知)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通知
更多
本 刊 广 告
更多
友 情 链 接
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科技情报中心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库
更多
版权所有 ©2011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
蜀ICP备1500922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