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现代隧道技术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理事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下载中心  |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二维码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现代隧道技术
 
2011年 48卷 6期
刊出日期:2011-12-25

研究与探讨
分析与计算
规划与设计
施工技术
   
研究与探讨
1 陈七林
软弱围岩隧道抗震设防措施
    隧道的抗震设防一直只注重结构的强度,而忽视了结构的变形能力和软弱围岩的抗震能力。对软弱围岩隧道震害机理和抗震设防措施的分析表明:锚杆(锚管)和围岩注浆加固措施能提高软弱围岩的抗震性;合理的结构刚度、高性能的建筑材料和高阻尼结构能改善衬砌结构适应地震位移的能力;减震层、抗震缝和预留错台能减轻震害影响。
2011 Vol. 48 (6): 1-5 [摘要] ( 1913 ) [HTML 1KB] [PDF 0KB] ( 549 )
6 崔光耀1, 王明年1, 林国进2, 张维庆1, 王维嘉1
汶川地震公路隧道洞口段震害机理及抗震对策研究
 汶川地震中震区公路隧道洞口段破坏严重,严重影响了震区生命线工程的畅通。为提高震区公路隧道洞口段的抗震能力,结合公路隧道洞口段震害情况对其震害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洞门、边仰坡及明洞震害主要是地震惯性力作用造成的;软岩隧道洞口段衬砌震害主要是地震惯性力和强制位移造成的。文章根据隧道洞口段的震害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对策。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震害机理及抗震对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1 Vol. 48 (6): 6-10 [摘要] ( 1962 ) [HTML 1KB] [PDF 0KB] ( 542 )
11 凌瑶1, 李天斌 1, 孟陆波 1, 曾知法2
汶川震后杨家山隧道断层塌方成因及其地质雷达预报研究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经过断层带的公路隧道在施工时更容易出现大的塌方事故。为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以广甘高速公路杨家山隧道右洞桩号K22+624段塌方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地质描述分析、地质雷达探测,以及编写程序的正演模拟相结合,对汶川地震过后断层带对隧道塌方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震后断层带的影响范围内,围岩整体特性发生突变,雷达波形图中会形成强烈的反射波信号,经过后期处理,能够得到较为清晰的波形异常图,从而推测出掌子面前方可能出现塌方的情况。文章最后对地质雷达探测加以正演模拟,可有效地指导整个隧道施工过程,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2011 Vol. 48 (6): 11-16 [摘要] ( 1848 ) [HTML 1KB] [PDF 0KB] ( 530 )
17 王海彦1, 2, 仇文革1, 冯冀蒙1
提高侵蚀环境下山岭隧道衬砌混凝土耐久性施工对策研究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既有山岭隧道结构耐久性普遍不足,许多隧道运营后不久衬砌结构就出现了开裂、渗漏水、溶蚀结晶、甚至出现拱顶掉块,造成隧道结构耐久性不足,其原因有设计原因也有施工方面的原因。文章针对既有隧道的病害表现,分析了隧道衬砌耐久性不足在施工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新建隧道衬砌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施工对策:采用多元复合胶凝材料及合适的混凝土搅拌工艺;采用低水胶比、低用水量和高性能减水剂;采用先进的灌筑和振捣工艺、合理的养护技术及拆模和养护时间等。
2011 Vol. 48 (6): 17-22 [摘要] ( 1989 ) [HTML 1KB] [PDF 0KB] ( 536 )
23 吕康成, 马超超, 吉哲, 许鹏
隧道衬砌施工缝蝶形可排水止水带研制
文章分析了隧道衬砌施工缝渗漏水产生的原因,在可排水中埋式、背贴式止水带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蝶形可排水止水带。该止水带属新型中埋式止水带,其断面呈蝶形。安装时将蝴蝶的头部朝向施工缝的迎水侧;从侧面(先浇衬砌段一侧)将止水带压向衬砌段的端头模板,使后浇衬砌段一侧的止水翼变形紧贴端头模板,并用带垫片的钢钉从肋部间隔适当距离逐点固定止水带;先浇衬砌段浇筑并养护一段时间后拆模,先前被压平的后浇衬砌段的止水翼在橡胶等材料弹性的作用下恢复变形;浇筑后浇段衬砌混凝土,即可完成一道施工缝的防水施工。蝶形可排水止水带的优点是:安装方便,容易保证止水带施工质量;属中埋式,可保证在隧道两侧和顶部其周围均能密实;具有可排水功能,在无压力或小压力条件下工作,减少了渗漏机会。
2011 Vol. 48 (6): 23-26 [摘要] ( 1890 ) [HTML 1KB] [PDF 0KB] ( 567 )
27 李翔宇, 王志良, 刘铭, 李明宇
基于管片错台的通缝拼装盾构隧道纵向变形安全评估
 以上海软土地区通缝拼装地铁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根据隧道管片环缝接头处的详细构造,对管片错台模式下的隧道纵向变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隧道纵向结构变形安全评估方法,确定了相应的控制准则和评估流程,形成了一套隧道结构纵向变形的安全评估体系。
2011 Vol. 48 (6): 27-31 [摘要] ( 1942 ) [HTML 1KB] [PDF 0KB] ( 532 )
分析与计算
32 张研, 苏国韶, 燕柳斌
基于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方法的隧道围岩分类模型
 针对现有围岩分类方法的局限性,基于工程实例,利用分类性能优异的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模型建立围岩类别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进而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的隧道围岩分类模型,实现不同情况下围岩分类的合理识别。将该模型应用于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围岩分类,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分类的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模型是科学可行的,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相比较,该模型具有参数自适应化的优点,能方便快捷地给出合理可靠且具有概率意义的围岩分类评价结果,可对围岩分类结果的不确定性或可信度进行定量化评价。
2011 Vol. 48 (6): 32-37 [摘要] ( 1807 ) [HTML 1KB] [PDF 0KB] ( 552 )
38 张俊儒, 仇文革
地质构造和地形对N.Barton岩质评定系数Q值的影响分析
挪威岩土所Barton等人给出的岩质评定系数Q值计算式,从岩体的完整性、结构面发育程度、地下水和地应力的影响等方面,全面地反映了岩体的工程地质状况和水文地质状况,定量地反映了围岩质量的好坏,但对宏观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的影响考虑相对较少。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提出了三个修正系数,即褶皱影响系数Kfo、断层影响系数Kfa以及地形影响系数Ktf,并针对具体工程给出了相应的取值范围,对Q值进行了修正,反应了工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对Q值的影响程度,使其表达更为准确。
2011 Vol. 48 (6): 38-42 [摘要] ( 1754 ) [HTML 1KB] [PDF 0KB] ( 524 )
43 郑波, 王建宇, 吴剑
基于等效渗透系数计算衬砌水压力方法研究
 对于设置防水板和排导系统的复合式衬砌,由于防水板的隔水作用,围岩渗水主要通过防水板背后的盲管、反滤层及二次衬砌边墙底部排水孔排入隧道底部排水沟。这种地下水排导系统的设置,使得衬砌水压力的计算很难通过简化的解析方法求得。文章从工程实用化角度出发,提出了复合式衬砌等效渗透系数的概念和确定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引入虚拟的二次衬砌等效渗透系数“kl*”,将设置防水板和排导系统的复合式衬砌的透水能力用等效渗透系数“kl*”来表示。在复合式衬砌等效渗透系数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整体式衬砌结构的水压力计算方法估算衬砌水压力,等效渗透系数“kl*”为复合式衬砌水压力的简化计算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
2011 Vol. 48 (6): 43-46 [摘要] ( 2002 ) [HTML 1KB] [PDF 0KB] ( 512 )
47 任蕊, 许模
隔挡式背斜构造区隧道涌突水量的BP网络预测
川东隔挡式背斜区具有其特殊的岩溶地质构造,已修建的数十条隧道每每揭露背斜区,均发生较大地下水涌突水灾害,对这种特殊构造下涌突水灾害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岩溶地下水系统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征,建立合适的BP神经网络,评价某在建公路华蓥山隧道的涌突水灾害危险等级。结果显示,背斜两翼非可溶岩层等级为Ⅰ~Ⅲ级;核部可溶岩地层为Ⅲ~Ⅴ级,且越靠近核部危险性等级越高;西翼涌突水危险性等级高于东翼。评价结果与勘察阶段的研究相互印证。
2011 Vol. 48 (6): 47-52 [摘要] ( 1759 ) [HTML 1KB] [PDF 0KB] ( 565 )
53 毕卫国1, 田岗1, 张耀庆2, 杨绍山1, 孔祥洋1
运用灰色理论预测隧道变形的探讨
  隧道变形监测对于隧道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灰色理论GM模型对其变形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发现灰色理论对隧道的变形有一定的预测效果,同时了解到不同样本数据其预测精度存在差异。为此,提出使用二次拟合参数法对其进行改进,得出二次拟合参数法对低精度的预测模型有一定的改进效果,而对于较高精度的预测模型效果并不显著。
2011 Vol. 48 (6): 53-57 [摘要] ( 1586 ) [HTML 1KB] [PDF 0KB] ( 494 )
58 李建军1, 张志强2
岩石蠕变对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影响的研究
 岩石蠕变是岩石的重要力学特征之一。在隧道开挖完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围岩会因为蠕变而进行应力调整,蠕变产生的荷载由隧道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联合承担。在隧道设计中往往将二次衬砌作为安全储备,而没有分析围岩蠕变荷载对二次衬砌的影响,因此分析隧道二次衬砌受力以及健康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结合泥巴山隧道工程,利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的Burgers蠕变模型,分析了不同时间蠕变对围岩应力重分布以及对二次衬砌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2011 Vol. 48 (6): 58-64 [摘要] ( 1817 ) [HTML 1KB] [PDF 0KB] ( 507 )
65 刘学增1, 包浩杉2, 米东阳3
公路隧道穿越断层塌方预测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针对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中塌方事故的预测,文章较系统地总结了隧道穿越断层中塌方事故的影响因素,并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因素的层次性、模糊性,引入多级模糊评判方法、层次分析方法(AHP)等理论,建立了断层塌方预测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方法,以及指标权重及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对评判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说明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塌方预测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是有效的。
2011 Vol. 48 (6): 65-71 [摘要] ( 2003 ) [HTML 1KB] [PDF 0KB] ( 517 )
72 汤梅芳
地铁车站异形断面基坑的变形分析与控制
 以某地铁车站异形断面基坑工程为例,采用二维有限元法对其异形断面基坑的施工进行了模拟,重点分析了异形基坑的变形特性,以及围护桩刚度、支撑形式、土层加固、土台宽度对基坑围护桩侧向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可为设计提供依据。
2011 Vol. 48 (6): 72-78 [摘要] ( 1650 ) [HTML 1KB] [PDF 0KB] ( 529 )
79 赵常要1, 侯殿英1, 窦顺1, 姜忠宇2
探地雷达在隧道检测中里程偏差修正方法探讨
文章针对探地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由于天线行走速度不一或检测人员打标记不及时产生的里程偏差,建立了检测里程与实际里程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检测里程进行修正,可使检测结果回归到真实的里程。
2011 Vol. 48 (6): 79-81 [摘要] ( 1540 ) [HTML 1KB] [PDF 0KB] ( 507 )
规划与设计
82 孙文昊
钱江通道及接线工程钱江隧道设计综述
 在建的钱江隧道是高速公路项目钱江通道及接线工程下穿钱塘江的控制性工程,隧址位于钱塘江入海口,工程地质条件及河段水文条件复杂。隧道过江段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直径为15.0 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盾构法隧道。文章详细介绍了钱江隧道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标准,以及隧道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布置等总体设计方案,并对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结构及防水、盾构浅埋下穿河流、软土地层深基坑、盾构段立体化平行作业及综合防灾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2011 Vol. 48 (6): 82-87 [摘要] ( 1699 ) [HTML 1KB] [PDF 0KB] ( 543 )
88 王俊
复合式TBM在重庆地铁实践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文章通过复合式TBM在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工程中的应用实践,对复合式TBM的特点及其工程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对衬砌断面及其支护参数的设计、超深竖井及其支护参数的设计,以及复合式TBM穿越建筑物的施工微扰动控制设计等几大关键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明确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先进性。
2011 Vol. 48 (6): 88-93 [摘要] ( 1904 ) [HTML 1KB] [PDF 0KB] ( 552 )
94 汪德云1, 袁鸿鹄1, 王芝银2, 张琦伟1
松散地层浅埋水工隧洞现场监测试验研究
 在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南干渠工程试验段工程实践中,对松散土层浅埋水工隧洞施工中地层沉降进行了现场监控量测。文章基于监测结果,分析了该隧洞地层的变形特点,指出了松散土层中浅埋暗挖隧洞地层的变形规律,以及开挖影响的时空范围。研究分析的方法和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隧洞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1 Vol. 48 (6): 94-98 [摘要] ( 1916 ) [HTML 1KB] [PDF 0KB] ( 521 )
99 王杰1, 杨平1, 王许诺1, 鲍俊安1
盾构始发水泥土加固后水平冻结温度实测研究
 依托于苏州地铁二号线火车站东风井2﹟洞门盾构始发水平冻结加固工程,通过实时监测杯型冻土壁温度场,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盐水温度规律,以及在不同深度、不同土质和不同冻结区域的土体温度发展特征;并计算了不同土质冻土壁厚度、交圈时间和发展速度。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在整个冻结期间,任意时间都是板块体加固区测温孔温度低于圆柱体加固区测温孔温度;同一测温孔中,冻结前期水平入土越深温度越高,冻结后期水平入土越深温度越低;在相同冻结能量和冻结时间内,水泥土加固粉砂土比粉质粘土温度要低;水泥土加固粉质粘土释放潜热的天数是水泥土加固粉砂土的2倍;在冻结效果方面,包括冻土壁交圈时间、冻结壁厚度、冻结壁平均发展速度、冻结壁平均温度,水泥土加固粉砂土比水泥土加固粉质粘土更好。
2011 Vol. 48 (6): 99-104 [摘要] ( 1563 ) [HTML 1KB] [PDF 0KB] ( 500 )
105 罗彦斌, 陈建勋
土质浅埋隧道CRD法施工中隔壁变形监测与分析
 以天恒山隧道为工程依托,应用全站仪对边量测原理,对土质浅埋隧道CRD法施工中隔壁的变形情况进行现场监控量测,研究和分析了中隔壁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隔壁的水平变形受CRD法前3部施工影响较大,第1部和第3部施工使中隔壁产生收敛变形,而第2部施工使中隔壁产生扩张变形;中隔壁的竖向变形受CRD法各部施工影响都较大,只有仰拱全部闭合后竖向变形才趋于缓和。
2011 Vol. 48 (6): 105-109 [摘要] ( 1748 ) [HTML 1KB] [PDF 0KB] ( 521 )
110 徐建洋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及地表沉降的模拟与监测
 结合永宁高速公路曾家顶小净距隧道施工实例,详细介绍了隧道进出口Ⅴ级围岩段的3台阶结合环形开挖留核心土的综合开挖工法、Ⅳ级围岩段的台阶法施工及光面控制爆破、中夹岩的加固等施工技术;并针对出口浅埋段进行的地表沉降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控量测,分析探讨了地表位移变形特征和开挖支护工法的合理性。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011 Vol. 48 (6): 110-116 [摘要] ( 1954 ) [HTML 1KB] [PDF 0KB] ( 496 )
施工技术
117 张民庆1, 孙国庆2
隧道工程突泥突水灾害处治技术
突水突泥灾害是隧道工程施工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通过对8座规模较大的突泥突水隧道灾害案例分析,划分出了突泥突水灾害类型,制定了灾害处治程序。同时依托工程实践,对清淤处理和溃口治理技术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和现场应用探讨,以期对类似工程起到指导作用,从而减少灾害的发生,并及时对灾害进行安全处治。
2011 Vol. 48 (6): 117-123 [摘要] ( 1924 ) [HTML 1KB] [PDF 0KB] ( 518 )
124 张中厚, 刘世杰, 曾杰
基岩完整隧道衬砌环向裂缝成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文章通过向莆铁路线七座完整基岩隧道二次衬砌环向裂缝的统计,对隧道衬砌开裂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危害大小程度,以及设计及施工管理过程中对衬砌裂缝的控制途径,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建议。
2011 Vol. 48 (6): 124-130 [摘要] ( 1757 ) [HTML 1KB] [PDF 0KB] ( 504 )
131 秦宝军
沉管隧道二次围堰施工技术
 沉管隧道二次围堰施工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岸上主体结构施工时基坑的安全,关系到沉管隧道施工的工期、成本。文章简要介绍了沉管隧道二次围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
2011 Vol. 48 (6): 131-136 [摘要] ( 1962 ) [HTML 1KB] [PDF 0KB] ( 484 )
137 苑俊廷, 林丽芳, 席继红, 骆文学
超前管棚支护在浅埋偏压黄土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在特殊地质地段,如砂土地层、黄土地层、裂隙发育地层、浅埋地层、大偏压地层等隧道围岩地层中,采用超前管棚支护并辅以水泥注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超前支护方法。文章介绍了某浅埋偏压黄土隧道超前大管棚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并通过监控量测的数据分析, 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工程实践表明,超前管棚支护有效地减小了地表下沉和围岩变形,达到了确保不良地质段安全施工的目标。
2011 Vol. 48 (6): 137-140 [摘要] ( 1932 ) [HTML 1KB] [PDF 0KB] ( 510 )
141 刘丽花
围岩加固注浆技术在软弱富水大断层施工中的应用与研究
齐岳山隧道F11断层纵向长235 m,断层处主要为高压富水软弱围岩。施工中通过改变原有的注浆施工理念,将原帷幕注浆“柱加固模式”,优化为“桶状加固模式”;通过不断的技术优化,在保证注浆施工质量和开挖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将原全断面帷幕注浆192个孔优化为102个,将注浆工期从288天提前为133天。实践证明,围岩加固技术在投资、工期等方面较全断面帷幕注浆法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2011 Vol. 48 (6): 141-145 [摘要] ( 1616 ) [HTML 1KB] [PDF 0KB] ( 484 )
146 徐强
礼嘉车站大断面小净距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礼嘉车站为双岛四线车站,单洞最大开挖面积427 m2,两洞之间净岩柱6.5~6.9 m宽,是典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国内同类工程可借鉴施工经验少。施工实践证明,由于采用先加固稳定边仰坡、施作超前大管棚、隧道断面化大为小、从上向下分块施工、对中间岩柱打设预应力对拉锚杆等措施,并辅以监控量测及时反馈指导施工,有效控制了沉降和变形,保证了施工安全。
2011 Vol. 48 (6): 146-150 [摘要] ( 1762 ) [HTML 1KB] [PDF 0KB] ( 509 )
150 王张亚
富水砂卵石地层中盾构隧道交叉重叠换边施工关键技术
 在富水砂卵石地层中,盾构隧道交叉重叠换边施工尚属首次,为解决盾构掘进通过后地表不发生较大沉降、不对道路及管线造成破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采取了盾构掘进控制、地表注浆加固、洞内顶管注浆加固及施工监测指导施工的信息化施工技术,实践证明是比较成功的。
2011 Vol. 48 (6): 150-154 [摘要] ( 5727 ) [HTML 1KB] [PDF 0KB] ( 473 )
155 陈乔松, 陈飞
广州地铁六号线黄花岗至沙河顶暗挖区间下穿内环路技术方案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下穿重要交通要道、建(构)筑物是不可避免的,工程自身和周边建(构)筑的安全控制非常困难。文章结合广州地铁六号线黄花岗站至沙河顶站暗挖区间下穿市内环路段工程所遇到的隧道超浅埋、围岩稳定性差、周边建(构)筑物保护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钢便桥、WSS全断面注浆、大管棚、CD工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超浅埋隧道施工及周边建筑保护中的相关问题。
2011 Vol. 48 (6): 155-162 [摘要] ( 1786 ) [HTML 1KB] [PDF 0KB] ( 479 )
163 龚玉华, 王勇
综合地质预报技术在坛厂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文章介绍了坛厂隧道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浅埋破碎、煤层瓦斯、断层破碎带、岩溶及涌水突泥等),以及地质超前预报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施工中采用的“以地质法为基础、以HSP声波反射法为主要手段、结合电磁波反射法的综合预报技术”,并结合隧道进口浅埋段和中部岩溶涌水突泥段的预报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隧道施工开挖揭露的情况表明,预报结果与实际开挖揭示吻合率较好,对本隧道工程施工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2011 Vol. 48 (6): 163-168 [摘要] ( 1839 ) [HTML 1KB] [PDF 0KB] ( 491 )
现代隧道技术
 

编 辑 部 公 告

 
 
关于召开“一带一路”西北国际智能交通发展大会高峰论坛暨交通产业博览会的通知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声明
“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公路节能照明与安全防灾新材料试验室科普传播委员会”暨“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家技术委员会”在皖成立
国际隧协2018颁奖大会璀璨落幕 中国力压群芳收获五大奖项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公告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声明
《现代隧道技术》杂志专栏征稿启事
2020 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 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征文通知
2019 年第十届全国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科技论坛(1 号通知)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通知
                  更多 
 

本 刊 广 告

 
 
                  更多 
 

友 情 链 接

 
 
   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科技情报中心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库
                  更多 
 
版权所有 ©2011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蜀ICP备1500922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