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现代隧道技术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理事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下载中心  |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二维码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现代隧道技术
 
2016年 53卷 5期
刊出日期:2016-10-25

研究与探讨
分析与计算
规划与设计
施工技术
   
研究与探讨
1 张崇栋
铁路隧道除尘技术及标准的研究与应用
铁路隧道内过量的粉尘, 不但会影响司机暸望、 危害人员健康, 还会引起设备故障频发, 因此, 隧道除尘工作十分重要。为确保铁路隧道除尘工作的顺利进行, 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新建铁路隧道、 既有线铁路隧道, 进行隧道灰尘标准制定、 隧道除尘设备功能性能界定、 隧道除尘定额测定, 并纳入相关规范。研究结果表明:(1) 通过试验测试,隧道联调联试除尘标准可规定为每立方米空气中粉尘含量为1~2 mg;(2) 隧道除尘工作在铁路联调联试前进行, 无砟轨道型式的隧道采用三步作业除尘法, 有砟轨道型式的隧道采用四步作业除尘法。运营期主要采用除尘车进行除尘。
2016 Vol. 53 (5): 1-5 [摘要] ( 1229 ) [HTML 1KB] [PDF 1007KB] ( 1812 )
6 李国良
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台阶法修建技术
文章依托郑西、 宝兰高速铁路建设, 对大断面黄土隧道工法适用性进行试验研究, 以探明台阶法围岩及支护系统的变形和受力特性, 为解决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关键技术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大断面黄土隧道可采用台阶法相对快速施工; 黄土的含水量为影响支护结构变形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按不同含水量确定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方法的技术体系。
2016 Vol. 53 (5): 6-16 [摘要] ( 1141 ) [HTML 1KB] [PDF 7847KB] ( 1662 )
17 曹瑞琅 1 齐法琳 2, 3 贺少辉 2
地质雷达非接触式车载系统隧道衬砌检测影响因素研究
借助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 文章针对地质雷达由传统接触式检测技术到非接触式多通道检测技术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重点研究了非接触式地质雷达车载系统检测距离、 检测速度及天线选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 检测距离为 200 mm时效果较好, 地质雷达信号经过水平滤波去背景、 垂向滤波增益处理后能够形成清晰的雷达图, 能较准确判识隧道衬砌质量缺陷, 衬砌厚度检测精度可达±3 cm; (2) 检测速度为 20km/h时, 雷达扫描图像清晰, 既能保证隧道状态检查车载系统有较好的隧道病害发现能力, 又能保证较高的检测效率; (3) 对于隧道底部的病害判识, 400 MHz空耦天线得到的雷达图, 层位清晰, 病害显现明显, 比400 MHz屏蔽天线检测效果更好;(4) 采用 400 MHz+900 MHz组合天线进行互相校正时, 绝大多数病害在地质雷达图上能够反映出来, 应用不同频率天线组合方式是提高车载平台检测系统效率和准确度的有效途径。该研究成果能为我国地质雷达多测线非接触式车载平台检测系统的研制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2016 Vol. 53 (5): 17-24 [摘要] ( 1253 ) [HTML 1KB] [PDF 4585KB] ( 1898 )
25 李明宇 姜平远 赵佶彬 樊明辉 周 杰 冯高顺 陈 宏
软土中运营地铁盾构隧道长期变形规律及纵向分布特征实测分析
文章以软土地区运营地铁通缝拼装盾构隧道为分析对象, 通过对运营 7年的地铁隧道道床高程和沉降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系统研究了运营隧道纵向变形的分布特征及长期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高程数据特征研究对于辅助评判运营隧道纵向变形和受力状态至关重要; 运营前期, 隧道沉降较快; 随着时间推移, 月均沉降逐步减小; 全线隧道月均沉降量介于-2~2 mm。隧道沉降发展规律与地层压缩变形和水位变化近似呈线性比例关系, 地下水位回升, 运营隧道月均沉降量减小, 反之亦然。各区间隧道纵向变形曲线近似以旁通道为对称中心, 呈高斯函数分布, 最小高程在旁通道附近, 反弯点在进出站附近; 用于估算环缝错台纵向分布特征的每延米高程差曲线近似以旁通道为对称中心, 呈反对称分布。
2016 Vol. 53 (5): 25-30 [摘要] ( 1182 ) [HTML 1KB] [PDF 2228KB] ( 2055 )
分析与计算
31 张常光 1 曾开华 2
基于Mogi-Coulomb准则的围岩抗力系数新解
围岩抗力系数是水工压力隧洞等地下结构进行支护设计的重要参数。文章基于可考虑中间主应力对围岩强度提高作用的Mogi-Coulomb准则以及经典的理想弹-塑性材料模型, 推导了深埋圆形隧道围岩应力和位移的解析解, 进而得到围岩弹塑性抗力系数新解, 最后对所得解答进行比较与验证, 并探讨了围岩强度参数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文章基于Mogi-Coulomb准则的围岩抗力系数新解介于文献Matsuoka-Nakai(SMP)准则解答和Lade-Duncan准则解答之间, 且三者相差不大; Mohr-Coulomb准则解答却明显偏小, 考虑中间主应力可以更加充分发挥围岩的荷载分担能力; 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对围岩抗力系数的影响显著, 且内摩擦角对其影响更明显。
2016 Vol. 53 (5): 31-34 [摘要] ( 1229 ) [HTML 1KB] [PDF 787KB] ( 1824 )
35 孙金山 1 左昌群 1 姜清辉 2 谢 妮 1 蒋 楠
高地应力条件下隧洞围岩流变损伤机制数值模拟研究
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地下洞室的围岩均具有流变性, 可能发生流变损伤甚至断裂, 但该过程目前无法直接观测。为此, 文章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大理岩为研究对象, 在三轴强度实验和流变损伤实验数据基础上, 通过在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中引入应力腐蚀模型, 建立了能反映岩样短期和长期强度特征的数值模型。数值实验表明, 不同应力状态下大理岩的微裂纹开裂类型、 开裂方向、 分布特征和扩展过程等呈现不同的规律, 且随着围压的提高流变损伤效应将逐渐减弱。在岩石试样的损伤流变特征分析基础上, 构建了锦屏二级电站引水隧洞的有限元数值模型, 阐明了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的损伤演化机制。
2016 Vol. 53 (5): 35-42 [摘要] ( 1119 ) [HTML 1KB] [PDF 2167KB] ( 1723 )
43 安军海 陶连金 李积栋 郭 飞 边 金
地下结构横断面抗震设计的等代平面框架法
文章针对目前传统反应位移法所采用的 “延米框架” 模型进行了分析, 指出其误差来源及应用局限。并借鉴板柱结构在水平作用下等代梁的物理概念及设计理论,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存在纵梁-柱体系的地下结构抗震计算的方法——等代平面框架法。为验证等代平面框架法的有效性, 基于实际工程案例, 构造不同结构和土层参数进行内力计算, 并将其计算结果与 “延米框架” 模型和动力时程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等代平面框架法的内力计算精度高, 计算量少, 对不同结构和土层条件的适用性好, 且可应用于侧墙开孔部位的抗震设计,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016 Vol. 53 (5): 43-50 [摘要] ( 1153 ) [HTML 1KB] [PDF 1333KB] ( 1688 )
51 张 煜 1, 2 晏启祥 1 何 川 1 耿 萍 1
界面接触摩擦对深埋盾构隧道地震效应的影响分析
文章通过建立拟静力有限元数值模型, 分析了全联结无滑移、 摩擦可滑移I、 摩擦可滑移II、 无摩擦全滑移等四种界面接触特性对盾构隧道地震效应的影响规律, 并采用基于弹性中心法和空洞复变函数的拟静力解析法对拟静力数值法进行了可行性和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 拟静力数值法在采用合适的远场边界条件下, 用摩擦单元模拟界面特性开展圆形盾构隧道的拟静力分析是可行的; 全联结无滑移和无摩擦全滑移是考虑界面接触摩擦特性的两种极限状态; 水平剪切波作用下地震附加弯矩和附加轴力分布都以45°轴和-45°轴为对称轴, 其分布形态呈现反对称特性; 地震附加轴力随着界面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而附加弯矩随着界面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摩擦系数对于轴力值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弯矩值的影响程度。
2016 Vol. 53 (5): 51-55 [摘要] ( 1111 ) [HTML 1KB] [PDF 1957KB] ( 1503 )
56 罗 伟 1, 2 曾润忠 2 荣 耀 1 耿大新 2 石钰锋 2
坡顶荷载作用下偏压浅埋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文章通过构建斜坡地段浅埋隧道典型破坏模式, 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 结合切线法非线性破坏准则,推导得出考虑坡顶荷载作用的斜坡地段浅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式。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优化求解, 重点分析了坡顶荷载和埋深比对浅埋隧道围岩压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浅埋隧道围岩压力随岩土非线性系数增大、 随水平支护反力与竖直支护反力比值减小而增大; 坡顶荷载增加、 埋深比增大都将降低浅埋隧道围岩稳定性; 随着坡顶荷载增大、 埋深比增大, 浅埋隧道破坏模式向斜坡埋深较浅一侧偏转。
2016 Vol. 53 (5): 56-62 [摘要] ( 1091 ) [HTML 1KB] [PDF 1375KB] ( 1641 )
63 黄继辉 1, 2 夏才初 1, 2 韩常领 3 李志厚 4
寒区公路隧道冻胀力荷载的分布形式和简化计算方法
考虑围岩不均匀冻胀特性, 文章采用数值法建模计算了不同冻土区曲墙式隧道的冻胀力, 分析了埋深、 衬砌形状对冻胀力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曲墙式隧道冻胀力包络图呈梨形, 衬砌拱脚处的冻胀力最大, 仰拱处的冻胀力最小; 衬砌所受冻胀力随埋深增大而增大, 季节冻土区工程冻土段和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段隧道埋深大于50 m以及多年冻土区工程冻土段隧道埋深大于 100 m时, 衬砌所受冻胀力随埋深增大基本保持不变。不同冻土区、相同级别围岩中, 曲墙式衬砌和圆形衬砌所受冻胀力的比值为定值。据此对圆形隧道冻胀力解析解进行改进, 得到了不同冻土区隧道冻胀力荷载的分布形式及简化计算方法, 并计算了青沙山隧道的冻胀力荷载。冻胀力最大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偏差在 16%~33%之间, 计算冻胀力包络曲线与实测情况在量值和分布特征上吻合良好。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建模, 比数值方法更加快捷, 又考虑了埋深、 衬砌形状对冻胀力的影响, 弥补了解析解的不足, 能够应用于寒区隧道冻胀力的计算,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016 Vol. 53 (5): 63-70 [摘要] ( 1293 ) [HTML 1KB] [PDF 2123KB] ( 2028 )
71 王烨晟 陈文华 吴 勇 黄江华
地铁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内力反分析研究
从围护结构测斜监测数据入手, 文章对当前常用的多种基于曲线拟合的围护结构变形-内力(弯矩)反分析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并进一步提出了剪力的反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光顺样条和最小二乘法 (多项式) 拟合变形曲线进而反分析围护结构内力 (弯矩、 剪力) 的结果较为可靠。通过宁波某基坑工程的实测数据验证, 探讨了此两种方法的适用性、 适用范围、 拟合参数建议取值及可行性。此外, 利用内力反分析成果, 将其与围护结构极限承载力进行对比, 可为较准确地掌握围护结构内力状态提供方法, 进而为开展地铁深基坑工程动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2016 Vol. 53 (5): 71-77 [摘要] ( 1185 ) [HTML 1KB] [PDF 2520KB] ( 1565 )
78 冯 强 1 刘炜炜 1 蒋斌松 2
玉希莫勒盖隧道温度场及保温层厚度的研究
新疆 G217国道玉希莫勒盖隧道位于高海拔季节性冻土地区, 为确保隧道运营的安全性, 需对其温度场及保温层厚度进行研究。针对这一问题, 文章首先采用自动温度监测仪对该隧道进行现场观测, 得到隧道不同径向深度处的温度变化规律;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相关计算参数, 并根据现场温度监测的拟合分析结果确定模型边界条件, 将该隧道未铺设保温层时的温度场计算结果与现场温度监测结果进行对比, 可以看出两者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然后进一步分析现场采用 5 cm保温层的可靠性, 计算结果表明, 在衬砌壁后仍存在 0.4 m的冻结范围; 同时分析了冻结锋面的扩展规律, 得出拱肩和底板是冻结锋面扩展速度最快、 距离最远的部位, 视为整个断面的危险位置; 最后以拱肩和底板处衬砌外侧的温度是否为 0℃作为判据计算了该隧道所需保温层厚度。文章研究成果对高山季节性寒区隧道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6 Vol. 53 (5): 78-84 [摘要] ( 1210 ) [HTML 1KB] [PDF 2543KB] ( 1609 )
85 张堂杰 1, 2, 3 梁庆国 1, 2 吴旭阳 1, 2 王新东
宝兰客专徐家川黄土隧道受力特性试验研究
宝兰客专徐家川黄土隧道采用三台阶七步流水法施工, 围岩变形大、 施工难度大。文章通过现场监控量测, 研究了围岩压力、 钢拱架应力、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接触压力、 二次衬砌钢筋轴力和混凝土应变等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分布特征, 并对实际工程的安全状态进行了评估。通过监控量测及数据分析, 掌握了隧道工程施工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可为今后类似黄土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2016 Vol. 53 (5): 85-91 [摘要] ( 1230 ) [HTML 1KB] [PDF 3592KB] ( 1843 )
92 魏 纲 周杨侃
双线平行盾构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随机介质预测
针对双线水平平行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计算方法, 文章建立修正的随机介质理论简化方法, 分别计算先行盾构和后行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 并考虑两者参数取值不同以及后行盾构最大沉降量位置的偏移, 最终叠加得到双线水平平行盾构施工引起的总的地表沉降。研究结果表明: 文章提出的方法能够计算地表沉降和水平位移, 计算值与实测地表沉降值比较吻合, 且适用范围较广; 由于先行盾构施工的影响, 导致后行盾构施工时周围土体受到扰动, 后行盾构的半径收敛值要大于先行盾构, 但主要影响角则会变小, 且后行盾构引起的最大地表沉降位置会向中轴线方向产生偏移。
2016 Vol. 53 (5): 92-99 [摘要] ( 1161 ) [HTML 1KB] [PDF 2321KB] ( 1690 )
100 张雪金 1 方 勇 2 杨 斌 3 刘书斌 2
小净距隧道下穿薄层采空区引起的地层移动分析
小净距隧道下穿采空区地层施工时, 相邻隧道的施工扰动会出现叠加, 严重影响采空区地层的稳定性。文章开展了小净距隧道下穿采空区地层施工的室内相似模型试验, 对施工过程中围岩及采空区的沉降进行了监测。试验考虑了采空区倾角为 15°和 25°两种情况, 通过控制岩块抗压强度和孔隙度两个指标, 实现了采空区地层离散性的模拟以及模型与原型的相似。结果表明: 采空区地层在左、 右洞及中岩墙上方有 3处沉降极值点, 其中先行洞上方沉降最大; 倾角越大, 采空区地层沉降越大、 沉降范围越广; 小净距隧道开挖引起的最大沉降较单洞高35%~74%, 且先行洞开挖对后行洞上方采空区地层沉降的影响小于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上方采空区地层沉降的影响; 采空区地层沉降过程可分为 6个阶段, 其中左、 右洞开挖面通过时沉降发展较快。因此,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为了避免后行洞开挖时扰动范围的扩大, 后行洞开挖宜在先行洞开挖引起的采空区地层沉降稳定或二次衬砌施作后进行。
2016 Vol. 53 (5): 100-107 [摘要] ( 1184 ) [HTML 1KB] [PDF 2833KB] ( 1625 )
108 李德武 1, 2 杨进京 1
双层模筑混凝土隧道衬砌受力检算的叠合梁模型及其应用
在荷载结构模型、 弹性链杆有限元法的基础上, 文章采用叠合梁模型模拟计算双层模筑混凝土衬砌的受力情况。双层衬砌之间通过只能受压的径向弹簧传递接触压力, 达到双层模筑混凝土衬砌共同承担围岩荷载、自动分配荷载比例的目的。计算结果表明: 叠合梁模型在分析双层模筑混凝土衬砌安全稳定性时具有传统方法所不具有的优势, 该模型可以为复杂隧道衬砌结构的设计和检算提供一个新思路, 同时采用叠合梁模型进行双层模筑混凝土隧道衬砌受力检算时, 建议层间弹簧弹性系数在拱腰以下取 500 MPa/m、 拱腰拱顶范围取300 MPa/m。
2016 Vol. 53 (5): 108-113 [摘要] ( 1129 ) [HTML 1KB] [PDF 936KB] ( 1732 )
114 刘 宁 彭立敏 施成华 晏伟光
基底条件对重载铁路隧底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及服役寿命分析
铁路隧道在长期运营条件下易产生基底软化和脱空现象, 对隧道结构的服役寿命影响明显。文章通过一系列不同频率正弦函数的叠加表征列车振动荷载, 并考虑隧底结构与基底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 建立了隧道-围岩的数值模型, 探讨了基底条件改变对隧底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 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分析了基底状况对重载铁路隧道服役寿命的影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 不同软化及脱空条件下, 隧道底部结构动应力响应规律相似, 隧底结构各部位平均应力和应力增幅值增大, 疲劳寿命缩减。隧底结构仰拱中心处出现拉应力最大值, 隧道轨下仰拱首先出现疲劳破坏。
2016 Vol. 53 (5): 114-122 [摘要] ( 1281 ) [HTML 1KB] [PDF 4282KB] ( 1756 )
123 陈 宁 1 Derek Chen 2 邱敏秀 3 翁卫兵 1 徐 兴
盾构刀盘驱动无级变速离合器摩擦副烧损失效机理的研究
文章采用热传导理论, 结合工程热力学方法, 对由铜基粉末冶金摩擦片和 22MnB5特种钢对偶片组成的 300 kW级盾构刀盘驱动无级变速离合器摩擦副间的热负荷场进行了理论计算, 得到了摩擦副表面产生的温度场T(r) 分布、 在钢对偶片表面产生的周向热应力 σθ 和径向热应力 σr 分布。仿真结果表明: T(r) 、σθ 、σr 沿径向分布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 比 σr 大一个数量级的 σθ 才是钢对偶片会否产生变形的决定性因素。分析得到: 理论上, 当转速差Δω低于 1.37π rad/s时, 摩擦副将进入临界滑摩工况; 反复或长时间工作于临界滑摩工况下, 粉末冶金摩擦片摩擦材料层将因 T(r) 而产生烧焦破损, 钢对偶片将因 σθ 而沿轴向产生浅碟状塑性翘曲变形。实验验证了粉末冶金摩擦片、 钢对偶片烧损失效机理和形式, 并给出了盾构刀盘驱动无级变速离合器设计和操作时应遵从的临界滑摩工况量化定义指标的推荐值。
2016 Vol. 53 (5): 123-130 [摘要] ( 1096 ) [HTML 1KB] [PDF 2118KB] ( 1577 )
131 祝和意 1 杨延栋 2 陈 馈
盾构滚刀破岩力及磨损速率预测模型推导
为了准确配置盾构关键参数和把握滚刀换刀时机, 文章通过对滚刀破岩力CSM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建立了更为直观的滚刀破岩力预测模型; 通过对滚刀磨损机制的分析, 建立了基于磨粒磨损机制的滚刀磨损速率预测模型。由于对模型的推导过程做了近似计算, 且某些参数在滚刀使用过程中变化较大, 因此对预测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 并且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对两个预测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文章建立的盾构滚刀破岩力与磨损速率预测模型可为盾构关键参数的配置和滚刀寿命的预测提供参考。
2016 Vol. 53 (5): 131-136 [摘要] ( 1160 ) [HTML 1KB] [PDF 1878KB] ( 1983 )
137 封 坤 1 程天健 1 戴志成 1 何 川 1 王寿强 2 张智博 2
盾构隧道洞内无轨运输系统安全性模糊综合评判
在盾构隧道施工中使用无轨运输能加快掘进速度, 减小对环境扰动, 但也会增加运输风险。文章在系统分析无轨运输系统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构建了包含运输人员、 洞内环境、 运输情况及安全管理在内的无轨运输系统安全性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针对定量和定性因素并存的特点, 分别采用三角形模糊分布和专家打分法获得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隶属度; 为了消除单个决策者的主观偏好影响, 利用基于群组决策的层次分析法获得权重向量并应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模糊综合运算。该模型应用于南京地铁十号线过江盾构隧道无轨运输系统安全性评价, 评判结果为基本安全。根据结果进行改进后, 施工期间未发生安全事故, 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2016 Vol. 53 (5): 137-144 [摘要] ( 1154 ) [HTML 1KB] [PDF 1401KB] ( 1602 )
145 黄伦海 1, 3 钱七虎 1, 2
公路隧道大断面改扩建施工开挖方案研究
针对大断面公路隧道改扩建施工方案, 文章依托国内第一座双洞四车道公路隧道原位扩建为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的工程实践, 采用相似模拟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改扩建施工开挖方案, 得到了大断面原位扩建隧道施工的围岩变形、 应力变化规律, 提出了先新建再扩建的组合施工方案, 可为公路隧道及类似地下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2016 Vol. 53 (5): 145-153 [摘要] ( 1186 ) [HTML 1KB] [PDF 4690KB] ( 1802 )
154 宋 林 李昌宁 范恒秀
紧邻既有线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开挖方案研究
施工开挖方案的合理选择对控制紧邻既有线地铁车站基坑工程的变形至关重要。文章以深圳 11号线前海湾站基坑工程为背景, 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 考虑土体、 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的相互作用, 对基坑明挖顺筑法和盖挖逆筑法两种施工方案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 与明挖顺筑法相比, 盖挖逆筑法可有效控制围护结构的变形, 但围护桩所产生的弯矩和剪力相对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深基坑施工方案提供必要的理论数据支撑。
2016 Vol. 53 (5): 154-160 [摘要] ( 1263 ) [HTML 1KB] [PDF 3118KB] ( 1603 )
161 李晓霖 1, 2 陶连金 1 郭 婷 2 惠丽萍
小间距平行盾构隧道的实用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小间距并行盾构隧道施工相互作用明显, 隧道间距是控制性因素。针对目前缺乏可靠的计算分析方法, 设计及施工经验尚不成熟的现状, 文章将盾构隧道工程中的经典结构设计方法——修正惯用法与增量法相融合, 提出了反映小间距盾构隧道施工相互作用全过程的计算方法, 该方法成功应用于依托工程并得到了验证, 可作为小间距、 长距离盾构隧道的一般设计方法。
2016 Vol. 53 (5): 161-167 [摘要] ( 1159 ) [HTML 1KB] [PDF 2755KB] ( 1718 )
168 汪 珂 1 赖金星 2 邱军领 2, 4 黄 豪 3 李小宏 4
强风化花岗岩隧道水平旋喷桩预加固效果分析
     福州市湖东东路隧道暗挖段穿越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地层, 地表沉降控制要求高, 设计采用水平旋喷桩预加固辅助措施。为指导实际施工、 确定施工的监测重点, 文章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 对水平旋喷预加固效果及隧道结构体系位移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与无旋喷桩加固工况相比, 采用旋喷桩加固后, 隧道拱顶的最终沉降值减少了 63.45%, 掌子面的最终纵向位移值减少了 69.6%, 掌子面的塑形应变区范围也明显减小。水平旋喷桩预加固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变形, 加固效果十分明显。
2016 Vol. 53 (5): 168-175 [摘要] ( 1104 ) [HTML 1KB] [PDF 2754KB] ( 1452 )
规划与设计
176 白国权
融入白族地域文化的隧道洞门景观设计
云南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 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建筑艺术在白族民居上得到较充分的体现。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是一条旅游和文化线路, 如何将白族的地域文化体现在公路构筑物上, 值得深入探讨。文章以花椒箐隧道为工程背景, 研究分析了白族民居建筑特点及装饰特征、 公路隧道洞门型式发展、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原则及现状, 详述了花椒箐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概况, 并对通过隧道等构筑物传承地域文化方面提出了建议
2016 Vol. 53 (5): 176-182 [摘要] ( 1265 ) [HTML 1KB] [PDF 3455KB] ( 1955 )
183 李海军 1 张万斌 1 王明年 2
隐式中墙连拱隧道修建优化设计
隐式中墙复合式连拱隧道在长距离浅埋暗挖施工过程中, 面临管棚超前支护施作工序复杂、 先开挖侧隧道拱腰至边墙处应力集中以及中墙顶部区域夹岩稳定性差等技术难题。文章以某一具体工程为例, 为解决大管棚工作室对连拱隧道施工效率的影响问题, 采用了无室管棚技术; 并从中墙顶部区域设置加长网状的非等参系统锚杆、 中墙与先行洞衔接处初期支护的圆顺过渡和临时中墙两侧设置自进式锚杆悬吊这三个方面对隐式中墙复合式连拱隧道进行了优化设计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在采用上述三种结构优化设计后, 隐式中墙复合式连拱隧道的施工安全性得到大幅提高; 隐式中墙复合式连拱隧道采用优化结构, 并采用无室管棚技术, 实现了连拱隧道的安全快捷施工,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16 Vol. 53 (5): 183-187 [摘要] ( 1270 ) [HTML 1KB] [PDF 941KB] ( 1410 )
施工技术
188 杨书江
复杂地质条件下厦门地铁盾构施工风险及对策
厦门地铁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盾构施工存在较大的风险。文章以厦门轨道交通 1号线一期工程为例, 从地质勘查、 盾构选型、 特殊地层掘进、 盾构施工管理等方面对潜在的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结合笔者个人经验提出了相应对策, 可供类似地层盾构法施工借鉴和参考。
2016 Vol. 53 (5): 188-193 [摘要] ( 1161 ) [HTML 1KB] [PDF 1422KB] ( 2018 )
194 宋 力
太岳山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太岳山隧道全长约 16 km, 隧道穿越多个断层富水段, 涌水量大, 水压高, 断层带较破碎, 且围岩岩层主要为水平砂泥岩互层, 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 施工难度极大。针对太岳山隧道的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 文章基于台阶法施工、 钻爆作业、 通风和排水等方面, 对相应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优化改进。最终, 通过采用改进的施工技术, 加快了施工速度, 保证了该隧道施工的优质高效。
2016 Vol. 53 (5): 194-199 [摘要] ( 1346 ) [HTML 1KB] [PDF 1511KB] ( 1832 )
200 田 岗 1, 2 白明洲 1, 2 王成亮 1, 2 师 海 1 聂一聪 1
TRT预报波速参数优化及其在贵州某岩溶隧道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文章分析和讨论了TRT技术的基本原理, 指出了TRT技术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的优缺点。根据目前TRT背景速度选取时存在的问题——背景波速的选取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而缺乏一定的客观性, 提出了基于正态分布条件下的直达波速置信区间的计算方式, 并以置信区间的上下界值分别作为背景波速参数录入TRT系统加以计算分析,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工选取的单一背景波速在岩溶隧道地质灾害预报中的局限性。同时, 在进行TRT 成果图像分析时, 将图谱划分为三对色谱带进行解释分析, 从而使对TRT成果图像的判读更具针对性。结合某岩溶隧道分段波速信息及现场地质资料进行了综合地质预报研究, 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
2016 Vol. 53 (5): 200-207 [摘要] ( 1176 ) [HTML 1KB] [PDF 3792KB] ( 1870 )
208 韩现民 孙明磊 朱永全
隔板与风管联合通风技术在特长高原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长距离隧道钻爆法施工中的施工通风问题一直是隧道技术人员面临的难题, 尤其在高原缺氧地区该问题更加突出。西格二线关角特长隧道长约 32.6 km, 具有海拔高、 距离长、 工作面多和施工通风困难等特点。为了解决关角隧道长距离施工通风难题, 首次提出了分隔斜井与正洞风管联合通风方案, 进行了隧道通风系统设计与风机的选型, 并对通风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 得出了联合通风方案下多工作面施工时风管出口到工作面的合理距离及工作面风速与风管口到工作面距离的关系; 实测有害气体 (CO、 SO2) 含量与工作面施工状况有很大关系,一般工况下可满足现行隧道规范要求, 通风效果良好。该通风技术为长距离隧道施工通风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6 Vol. 53 (5): 208-215 [摘要] ( 1235 ) [HTML 1KB] [PDF 2165KB] ( 1485 )
现代隧道技术
 

编 辑 部 公 告

 
 
关于召开“一带一路”西北国际智能交通发展大会高峰论坛暨交通产业博览会的通知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声明
“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公路节能照明与安全防灾新材料试验室科普传播委员会”暨“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家技术委员会”在皖成立
国际隧协2018颁奖大会璀璨落幕 中国力压群芳收获五大奖项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公告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声明
《现代隧道技术》杂志专栏征稿启事
2020 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 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征文通知
2019 年第十届全国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科技论坛(1 号通知)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通知
                  更多 
 

本 刊 广 告

 
 
                  更多 
 

友 情 链 接

 
 
   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科技情报中心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库
                  更多 
 
版权所有 ©2011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蜀ICP备1500922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