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现代隧道技术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理事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下载中心  |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二维码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现代隧道技术
 
2012年 49卷 6期
刊出日期:2012-12-25

勘察与设计
研究与探讨
连载
特约稿
勘察与设计
分析与计算
施工技术
   
特约稿
1 Mikhail Belenkiy-1, Viktor Gridasov-1, Oleg Toni-2, Eugeniy Solntsev-2, Gennadiy
采用矿山法修建阿德勒-Alpika Serxis滑雪场公铁两用连接线隧道工程
       文章阐述了从阿德勒(Adler)至Alpika Servis滑雪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的公铁两用隧道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因施工进度计划紧且最初阶段又无设计资料可利用,该项目开挖方案和开挖设备的比选几乎是和地质勘测同时进行,这就造成诸多重大问题,最终不得不采用综合方法进行开挖。尽管如此,施工队伍还是客服了重重苦难,实现了快速开挖作业,避免了施工进度的延误,且大大缩短了其他隧道的开挖时间。
2012 Vol. 49 (6): 1-3 [摘要] ( 2254 ) [HTML 1KB] [PDF 0KB] ( 591 )
连载
4 国际隧协第17工作组
长大深埋隧道(连载三)
     因工程的复杂性、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以及施工运营安全的严苛性,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面临诸多技术挑战。文章针对地质勘察、隧道系统方案选择、设计方案、开挖方法和支护系统、施工及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可为隧道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借鉴、指导。
2012 Vol. 49 (6): 4-12 [摘要] ( 2258 ) [HTML 1KB] [PDF 0KB] ( 609 )
研究与探讨
13 张梅 何志军 张民庆, 肖广智, 任诚敏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控制设计与施工技术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中常常发生大变形地质灾害,给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建设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文章依托兰渝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进行了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分级,制定了初期支护破坏准则,同时建立了地应力合理释放与有效约束之间的平衡。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设计与施工中,通过采取预留变形量、合理的初期支护、可靠的开挖工法、关键部位锚注加强、动态支护补强等第5项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大变形的发生,达到了初期支护不破坏、不拆换的目的,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快速建设。
2012 Vol. 49 (6): 13-22 [摘要] ( 2776 ) [HTML 1KB] [PDF 0KB] ( 649 )
23 吉小明1, 唐伟才1, 谭文2, 王炳华3
城区近距离多孔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文章以广州地铁5、6号线区庄换乘地铁车站交叠段近接4孔隧道施工为背景,分析了近接隧道施工过程中地层应力重分布特性,对近接隧道施工中先后施工隧道间的围岩稳定性、隧道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形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安全控制指标;对4孔近接隧道施工中的关键施工力学问题进行了三维模拟计算分析,提出了合理的4孔近接隧道同时施工关键技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地层条件下只要采取合理的地层加固措施和隧道支护方案,合理控制平行近接隧道、空间交叠隧道间的错距,则多孔近接隧道同时施工方案是可行和安全的。
2012 Vol. 49 (6): 23-31 [摘要] ( 2328 ) [HTML 1KB] [PDF 0KB] ( 605 )
32 赵雷刚, 陈云节, 刘发展
复合盾构刀具布置分析与研究
       复合型盾构施工中,直接与岩土体接触的刀盘,其上刀具的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盾构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施工成本。文章从复合盾构刀具布置的基本原则出发,指出了复合盾构滚刀刀间距的布置方式,利用等磨损原则分析了复合盾构刀具布置不同半径上每条轨迹应布置的刀具数量,阐述了不同刀具的螺旋曲线布置方法,并利用实例验证了利用该方法布置复合盾构刀具的合理性。
2012 Vol. 49 (6): 32-37 [摘要] ( 1972 ) [HTML 1KB] [PDF 0KB] ( 613 )
38 吕康成 许鹏, 马超超, 吉哲
基于水密型塑料组件的隧道防水层铺设方法研究
      文章针对既有的隧道防水层铺设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水密塑料组件的隧道防水层铺设方法(简称LV法)。LV法的每套塑料组件由外凸件、扣压件和封堵头组成。运用LV法固定防水层有三个步骤:(1)在普通防水板的适当位置开孔并组装外凸件和扣压件;(2)用钢钉通过外凸件的预留钉孔将防水板固定于喷混凝土基面;(3)用封堵头逐个封堵外凸件的钉尾。为了证明塑料组件设置部位的水密性,对LV组件进行了防水性能试验。
2012 Vol. 49 (6): 38-42 [摘要] ( 2149 ) [HTML 1KB] [PDF 0KB] ( 541 )
43 隋涛
浅覆土下盾构快速穿越法——URUP法
      浅覆土下盾构快速穿越法——URUP法是针对在地面交通十字路口、地面立交路口处建立地下穿越通道而提出的一种施工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盾构地下穿越法相比,具有施工周期短、对周围环境和既有建筑结构影响小等优点。鉴于此,文章对该施工工法关键技术、盾构断面,以及应用实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2012 Vol. 49 (6): 43-48 [摘要] ( 8215 ) [HTML 1KB] [PDF 0KB] ( 615 )
49 朱宏海
钢便桥及混凝土便桥在地铁、市政工程中的运用
      钢便桥及混凝土便桥在地铁、市政工程基坑中一般作为交通疏解通道及施工场地。文章介绍了便桥的发展及在地铁、市政工程中的运用,并对便桥的种类、设计、施工、结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2012 Vol. 49 (6): 49-53 [摘要] ( 2185 ) [HTML 1KB] [PDF 0KB] ( 593 )
分析与计算
54 刘建友1, 2, 3, 赵勇1 李鹏飞1, 2
隧道围岩变形机制及其本构关系研究
      隧道围岩中由于各种结构面的存在,使围岩呈现出块状、层状、碎裂、散体等结构类型,围岩结构的差异使围岩变形的力学机制多样化和复杂化。文章对各类结构围岩的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隧道围岩的变形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分析结果表明,完整块状围岩一般以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等材料变形为主,层状围岩多以岩层的弯曲变形为主,碎裂结构的围岩多以岩块的滚动、滑动变形为主,而散体结构围岩以及土砂围岩多以挤密和松弛变形为主。
2012 Vol. 49 (6): 54-61 [摘要] ( 2120 ) [HTML 1KB] [PDF 0KB] ( 567 )
62 杨建国12, 刘殿兵3, 王琦4, 曹晖5, 罗代松1
麦积山特长公路隧道施工期衬砌结构可靠度分析
    为了解麦积山特长公路隧道施工期结构可靠性,确定影响结构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基于连续介质模型,运用PFEM、Latin hypercube MC、可靠度灵敏度等方法和手段,研究了衬砌结构可靠度。计算结果显示,麦积山隧道右线衬砌结构可靠指标为3.8,结构失效概率小;现场测试也表明,支护及衬砌结构安全。文章论述的将一般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与衬砌结构特点相结合、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现场测试与理论计算相结合,可全面反映衬砌结构可靠性水平;可靠度、灵敏度分析有助于确定影响可靠度的主要随机变量,从而针对可控因素,合理确定提高结构可靠度的措施。
2012 Vol. 49 (6): 62-69 [摘要] ( 2552 ) [HTML 1KB] [PDF 0KB] ( 564 )
70 龚伦, 孙克国, 仇文革
大变形隧道初期支护受力特征及对策研究
      由于隧址区岩体具有大变形效应,渝利铁路某隧道在初期支护施作后拱腰、拱脚等部位相继出现喷射混凝土开裂、剥落、掉块等现象。为了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采用现场测试(解除应力测试和松动圈测试)、数值模拟(试算/正演计算)等方法对该段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结果表明:在此地质条件下,初期支护配筋为6.36 cm2时,结构将产生破坏(最大弯矩处安全系数为1.0),而实际配筋只有5.07cm2,所以初期支护内的配筋(格栅钢架)不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必须调整类似地质条件的支护参数才能保证隧道整体稳定性。同时研究获得的松动圈范围2.29m,与地质雷达的松动圈测试结果相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结果的正确性。
2012 Vol. 49 (6): 70-74 [摘要] ( 2392 ) [HTML 1KB] [PDF 0KB] ( 597 )
75 夏谦1 卢成2, 黄正刚3
隧道内爆炸作用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和损伤机理研究
      隧道内爆炸作用可能导致其衬砌结构的破坏和坍塌,造成车辆通行受阻和生命财产损失。为了研究隧道衬砌结构的抗爆性能,应用AUTODYN软件建立了隧道衬砌-岩石-土壤的三维数值模型,考虑炸药-空气-结构的流固耦合相互作用,对隧道内爆炸作用对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和损伤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炸药量作用下,超压峰值及冲量以爆心地面投影点为中心,向四周迅速的衰减,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离爆心最近的底板首先出现损伤,并向四周扩展,直墙角部由于受到底板竖向变形而引起的拉应力作用,较早地出现损伤,在直墙壁和拱顶产生纵向和环向的裂缝,这些裂缝把整体式隧道衬砌结构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混凝土块体。
2012 Vol. 49 (6): 75-81 [摘要] ( 2453 ) [HTML 1KB] [PDF 0KB] ( 563 )
82 王红卫
基于NNBR模型的纵向地表沉降动态预测
     针对现有预测地表沉降方法的不足,结合土压平衡式盾构一个掘进周期中不同阶段引起地表沉降的状况不同,提出了应用最近邻抽样回归模型(NNBR模型)对纵向地表沉降进行动态预测的方法。文章初步总结出土舱压力和平均掘进速度、注浆压力和平均掘进速度、监测时间可分别作为开挖面前方变形、盾尾空隙沉降、固结沉降三个阶段的主要预测因子,列出了相应阶段的相似计算公式。利用该方法对一工程实例的固结沉降阶段进行了预测,在样本数较少的情况下,预测结果最大相对误差只有14.04%,从而论证了基于NNBR模型的动态预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012 Vol. 49 (6): 82-87 [摘要] ( 2197 ) [HTML 1KB] [PDF 0KB] ( 600 )
88 宋建, 樊赟赟, 霍延鹏
复杂条件下浅埋暗挖地铁车站施工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文章以沈阳地铁中街站大跨度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应用FLAC3D计算软件,对复杂条件下浅埋暗挖大跨度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特征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洞桩法施工开挖方案,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将动态施工开挖过程划分五个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各施工工况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和分布规律,并按工程信息化施工要求事前将预测数据提供施工单位,以指导施工控制地表沉降。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洞桩法施工开挖过程中,对地层土体扰动较大,明显影响隧道中心附近地表变形的步序分别是小导洞开挖和初期支护扣拱施工阶段,约占最终沉降量的70%,而其他步序影响较小。最终,地表沉降在隧道横向分布呈“W”形态。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具有较好的拟合性,表明利用数值分析方法预测大跨度隧道施工期地表沉降是可靠的。
2012 Vol. 49 (6): 88-92 [摘要] ( 2703 ) [HTML 1KB] [PDF 0KB] ( 602 )
93 舒磊, 龚伦, 仇文革, 郑余朝
下穿引水隧洞对铁路隧道地震效应的影响研究
     结合云南省盐津县白水江三级电站下穿内昆铁路手扒岩隧道的实际工程,采用LS-DYNA显式动力分析程序对既有铁路隧道地震效应受下穿引水隧洞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个方向地震波作用时,振动速度、加速度响应的最大方向与加载方向一致;在3个方向地震波同时作用下,既有隧道最大响应发生在边墙处;新建下穿隧道建成后,相当于减振洞的形成,既有隧道结构上振动速度、加速度及主应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使既有隧道交叉段的地震响应得到改善。
2012 Vol. 49 (6): 93-100 [摘要] ( 2320 ) [HTML 1KB] [PDF 0KB] ( 561 )
101 张恒, 陈寿根, 谭信荣
近接桩基盾构隧道施工管片力学行为研究
     盾构隧道衬砌管片在施工阶段处于复杂的受力状态,易出现局部破损现象。本文以深圳地铁5号线近接桩基时盾构隧道施工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测试对衬砌所承受的轴力和弯矩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探究盾构隧道管片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上覆建筑物的全风化花岗岩层中,管片脱出盾尾后桩基荷载将传递给隧道上部土体,最后传递至衬砌管片,管片环受到较大的附加应力作用;管片刚拼装上时试验环内力较小;当管片脱出盾尾时其内力达到最大值;稳定后的管片内力一般相较刚脱出盾尾时稍小。由于岩层破碎且极度发育,透水性好,孔隙水压力变化速度较快,且能较快趋于稳定。
2012 Vol. 49 (6): 101-107 [摘要] ( 2551 ) [HTML 1KB] [PDF 0KB] ( 565 )
勘察与设计
108 唐协1, 李海清 2, 林国进1, 田尚志1
川藏公路高尔寺特长单洞隧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拟建高尔寺隧道为国道318线改建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为单洞双向行车特长高海拔越岭公路隧道。目前已建成的类似工程样本少,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没有避难设施设置的相关标准;针对寒冷地区隧道防冻胀设计只对防排水提出了要求,没有衬砌保温设计的相关对策;施工规范也缺乏高寒地区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要求。文章基于高海拔季节性冻融冻胀、单洞双向行车特长公路隧道特征,通过论证选用了隧道技术标准、平纵线位和路面结构型式;在总结国内外类似工程是否设置紧急逃生通道和结合运营通风方式的基础上,本隧道设计采用了车行平导,并对平导压入通风纵向分段数和横通道的连接方式进行了优化;制订了仰拱之下深埋中央排水管和衬砌外贴保温层的防冻保温措施;参考其它行业引入冬期施工的定义和要求,制订了高原施工供氧方案。
2012 Vol. 49 (6): 108-115 [摘要] ( 3003 ) [HTML 1KB] [PDF 0KB] ( 594 )
116 张万斌, 旷文涛
土质浅埋隧道设计基本问题探讨
     隧道工程作为特殊的岩土工程,现有资料缺乏对隧底受力变形的研究。土质浅埋隧道由于承载力较低,受力后变形较大,明确其基底承载力及变形机理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研究借用建筑基础设计方法,对隧道基底承载力和变形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土质浅埋隧道基底承载力及基于弹性压缩变形的基底变形计算公式。对隧底承载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隧底不存在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同时针对隧底不同时期沉降对隧道工程的影响,采用了不同的控制措施:二衬施作前基底沉降不予处理;二衬基底变形采用预留安全空间处理;工后沉降按路基沉降标准控制。
2012 Vol. 49 (6): 116-121 [摘要] ( 2070 ) [HTML 1KB] [PDF 0KB] ( 578 )
122 陈俊生 12, 莫海鸿12, 刘叔灼1, 冯德銮1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预制厂选址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了港珠澳大桥工程概况和沉管隧道管节预制厂的选址过程。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预制厂可供选择场地有广州南沙龙穴岛及伶仃洋桂山岛。根据沉管隧道预制厂的概况、生产流程、及其对港珠澳大桥项目的重要性,明确了选址需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对比和分析南沙龙穴岛与伶仃洋桂山岛在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以及地质与岩土工程方面的问题,本着工程安全为最重要因素的思路,选择了伶仃洋桂山岛作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预制厂厂址。
2012 Vol. 49 (6): 122-127 [摘要] ( 2656 ) [HTML 1KB] [PDF 0KB] ( 601 )
128 高虎艳1, 黄强兵23, 王德志2 苑艺2
西安地铁三号线隧道斜交穿越地裂缝带的设防参数研究
       根据对地裂缝活动的监测数据资料,分析了西安地铁三号线沿线地裂缝活动特征。基于各条地裂缝与地铁三号线斜交的夹角θ、地裂缝倾角β以及各条地裂缝最大垂直位错量H,计算确定了地铁三号线穿越各条地裂缝地段的结构设计预留位移量包括最大垂直位移、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轴向位移。同时,通过地裂缝影响带宽度和隧道与地裂缝的夹角θ,获取了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纵向设防长度。研究结果可为西安地铁三号线及未来其他线路的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2012 Vol. 49 (6): 128-132 [摘要] ( 2266 ) [HTML 1KB] [PDF 0KB] ( 585 )
133 石中平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Ⅱ号线B标岩土工程特征
      地铁设计需要多种岩土参数,这些参数可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原位测试获得。文章以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Ⅱ号线B标岩土工程勘察为例,不仅总结了B标岩土的一些总体工程特征及有关参数的统计数据,为结构设计、降水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而且在方法上也可为西安地铁岩土工程勘察提供借鉴。同时,这些岩土工程特征及岩土参数,还可为西安市区同类或相似场地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也可为丰富西安市城市环境地质内容提供补充资料。
2012 Vol. 49 (6): 133-138 [摘要] ( 1906 ) [HTML 1KB] [PDF 0KB] ( 610 )
施工技术
139 任国青
锦屏TBM组装洞特大断面空间交错施工技术
     锦屏二级水电站3#引水隧洞TBM组装洞,是作为直径12.4m的TBM进行洞内组装而设计施工的、特大断面地下洞室。为克服断面特大、工期紧张等压力,研究了TBM组装洞特大断面分四层共十步的空间交错开挖方法及顺序,确定了适合于上述条件的各层间施工“顶层先行,导洞并举,多层平行,立体交叉”以及同层“部分前行,余部跟进,支护紧随”的方法和作业顺序。本文简述了特大断面空间交错施工技术在锦屏特大断面TBM组装洞的技术应用。
2012 Vol. 49 (6): 139-146 [摘要] ( 2145 ) [HTML 1KB] [PDF 0KB] ( 604 )
147 侯俊敏, 董辉
球状风化物下隧道围岩变形控制技术与决策分析
     登攀隧道进口段被残坡积土层所覆盖,且有大小不等(玄武岩球状风化物)孤石呈不均匀分布,为了解决隧道地表仰坡滑移、初期支护失稳的工程问题,首先分析了玄武岩球状风化物形成过程及其对隧道施工的危害;然后从经济、工期和环境影响几个方面入手,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动态施工方案进行比选,并采取变形监控量测手段,结合监测数据对动态施工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验证。施工中采取的加强洞内支护、控制施工扰动和防排水措施的削坡加载方案,使围岩大变形和仰坡失稳的工程问题获得了解决。
2012 Vol. 49 (6): 147-151 [摘要] ( 2094 ) [HTML 1KB] [PDF 0KB] ( 605 )
152 谭信荣 陈寿根 张恒
基于洞内空气质量测试的长大隧道施工通风优化
     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毒害气体及粉尘的产生对施工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降低其浓度成为隧道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基于油竹山隧道各施工阶段隧道内的空气质量现场测试数据,分析了长大隧道的施工通风效果。结果显示,第一、二阶段隧道施工通风具有良好效果,而第三阶段粉尘浓度超标。根据现场测试发现的问题,提出了隧道内干式除尘机与压入式通风、巷道式通风相结合的通风措施,此措施可有效降低粉尘含量,保证了隧道内的空气质量。
2012 Vol. 49 (6): 152-157 [摘要] ( 2198 ) [HTML 1KB] [PDF 0KB] ( 571 )
158 岳鹏威1, 陈文宇2 李福恩1
超前预支护技术在浏阳河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文章以长沙市湘江大道浏阳河隧道暗挖段施工为例,介绍了该工程所采用的长短管棚和小导管相结合的超前支护、玻璃纤维锚杆超前加固、地面垂直注浆和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等复杂地质条件下暗挖段超前综合加固支护施工技术。工程实践证明,此项技术有效地保障了暗挖段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2012 Vol. 49 (6): 158-161 [摘要] ( 2829 ) [HTML 1KB] [PDF 0KB] ( 572 )
162 李卫军
长大深埋山岭隧道岩爆地段关键施工技术
     岩爆研究成果丰富,但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文章结合向莆铁路高盖山隧道、金瓜山隧道施工岩爆工程实例,采用国内外常用的岩爆判据和岩爆分级方法,研究分析了实例工程岩爆特征、岩爆等级、影响因素,以及岩爆预测预报方法,提出了岩爆防治措施,包括应力解除钻孔、注水湿化和锚固等方法;同时,在综合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岩爆判据、分级及防治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强调岩爆判别应采用多因素综合判别准则。
2012 Vol. 49 (6): 162-167 [摘要] ( 2305 ) [HTML 1KB] [PDF 0KB] ( 577 )
168 甘小江
隧道贯通段塌方处理施工技术
      文章通过公山隧道贯通段塌方处理技术的实例,从大断面隧道贯通段塌方的原因分析,介绍了隧道塌方的处理方案、施工工序等施工技术。由于本次隧道贯通段塌方的处理采取了有效方案,保证了施工安全,处理过程中没有出现二次塌方和掉块现象,围岩和结构处于稳定状态,达到了预期的“安全、稳妥、保质、经济”的目的。其成果可供类似隧道的塌方处理参考、借鉴。
2012 Vol. 49 (6): 168-171 [摘要] ( 2123 ) [HTML 1KB] [PDF 0KB] ( 595 )
172 高东波, 周凯
岩溶富水段可控注浆施工技术研究
      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中梁山隧道工程岩溶富水段注浆堵水为工程为例,综合分析了帷幕注浆的理论数据和中梁山隧道岩溶富水段超前帷幕注浆堵水实践经验数据,以探索超前帷幕注浆可控施工技术;在实践中,通过注浆终孔可控、注浆终压可控、注浆量可控、注浆材料可控等方法来实现帷幕注浆可控,以达到快速、安全、文明、高校的注浆施工。
2012 Vol. 49 (6): 172-175 [摘要] ( 4367 ) [HTML 1KB] [PDF 0KB] ( 607 )
176 袁晏仁1 安文汉2, 张艳涛1, 高东波1
动水动态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
       在我国城市建设中,随着城市岩溶富水隧道的修建,岩溶富水隧道的帷幕注浆技术在我国城市隧道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在岩溶富水隧道施工中,由于对不良地质超前预报是有限的,当前帷幕注浆具有探索性和盲目性。为了加强对帷幕注浆的指导性和可控性,进行动水动态信息化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必要的。动水动态信息化注浆设计、施工技术的核心体现在:信息化注浆模型地质数据的更新;注浆方案的优化;现场动态控制。文章介绍了中梁山隧道岩溶富水段帷幕注浆施工情况,研究分析了帷幕注浆动水动态信息化施工技术特点和运用效果。
2012 Vol. 49 (6): 176-179 [摘要] ( 1909 ) [HTML 1KB] [PDF 0KB] ( 574 )
现代隧道技术
 

编 辑 部 公 告

 
 
关于召开“一带一路”西北国际智能交通发展大会高峰论坛暨交通产业博览会的通知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声明
“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公路节能照明与安全防灾新材料试验室科普传播委员会”暨“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家技术委员会”在皖成立
国际隧协2018颁奖大会璀璨落幕 中国力压群芳收获五大奖项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公告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声明
《现代隧道技术》杂志专栏征稿启事
2020 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 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征文通知
2019 年第十届全国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科技论坛(1 号通知)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通知
                  更多 
 

本 刊 广 告

 
 
                  更多 
 

友 情 链 接

 
 
   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科技情报中心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库
                  更多 
 
版权所有 ©2011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蜀ICP备15009224号-4